[1] |
韩永辉, 张 帆 朱超玮.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估计和动态演变分析
——基于共同前沿与区域生产技术异质性的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2): 62-75. |
[2] |
杨博旭, 常馨之 王玉荣.
环境驱动还是内生变革?
科技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1): 90-108. |
[3] |
韩先锋, 陈龙涛, 李勃昕, 宋文飞.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10): 114-130. |
[4] |
曹 勇, 谷 佳 王子欣 东志纯, .
技术多元化、知识场活性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调节效应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5): 115-129. |
[5] |
汤超颖, 毛适博, 代新宇.
出国访学与高等教育经历对科研人员成长的影响:来自匹配样本的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4): 121-138. |
[6] |
侯建, 商露元.
外部知识源化对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的门槛机理研究:环境规制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2): 125-142. |
[7] |
王为东, 秦雪, 朱顾宇, 王冬.
知识“循环”了吗?——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依赖模式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1): 120-140. |
[8] |
侯丹, 邓新明.
竞争决策组合复杂性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吗?——来自我国家电行业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3): 154-178. |
[9] |
宣旸, 张万里. 智能化对企业生产绩效的微观影响机理——以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11): 96-119. |
[10] |
房银海, 谭清美. 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复杂网络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8): 17-40. |
[11] |
汪明月, 张浩, 李颖明, 王子彤. 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传导路径的双重异质性研究——基于642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8): 141-166. |
[12] |
曹勇 肖琦 刘弈 郭玉春. 知识异质性与新产品开发绩效:转化式学习的中介作用与高管支持的调节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12): 20-34. |
[13] |
汤超颖 董品华. 研发人员专业异质性与合作稳定性对企业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03): 47-62. |
[14] |
许晖 王亚君 郭文艳 单宇. 跨国企业临时性项目团队如何实现跨业务单元协作——基于沃尔沃公司临时性项目团队的案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02): 150-164. |
[15] |
柳卸林 周聪 葛爽. 客户异质性与稳定性对核心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08): 5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