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栏:日本科技战略研究
    日本“技术立国”战略下自主技术创新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研究视角
    李慧敏, 陈光
    2022, 43(02): 3-18. 
    摘要 ( 54 )  
    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日本综合国力的提升,其在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遭到美国施压。为应对国内外危机,20世纪80年代伊始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技术创新”转变为核心理念,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官产学”不同主体优势,实质内涵是重塑日本国家创新系统,为日本未来的科技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出发,系统分析日本“技术立国”战略及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配套措施,讨论该战略下国家创新系统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职能,总结日本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科技基本法设立以后科技政策的演变研究
    徐爽, 闫亭豫, 吴金希
    2022, 43(02): 19-31. 
    摘要 ( 35 )  
    系统回顾了9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后,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重点围绕1995年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确立后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论述。首先阐明了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设立以后促使日本的科技政策发生转变的背景及原因,然后对每一阶段的政策特点、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剖析与解读。结果发现,科学技术基本法设立后的六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各有侧重,每一期的内容变化都源自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时代需求,以及日本自身科技创新发展
    重点方向,反映了日本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演变的规律。最后,对比同时期主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状况,总结了90年代至今日本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与经验教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科技规划的实施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基于对第1期至第6期《科技基本计划》历史演进的梳理
    #br#
    陈光
    2022, 43(02): 32-48. 
    摘要 ( 30 )  
    科技规划理论研究特别是规划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匮乏,是造成中国科技规划长期存在“重制定、轻实施”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亟需强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指导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进而提升规划的实施效率与效果。通过对日本迄今连续发布的6期《科技基本计划》及其有关配套执行文件的文本内容分析,以及对其相关执行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背景下,日本《科技基本计划》先后发展形成了“重点领
    域”型、“问题解决”型和“社会技术系统”型3种不同的实施机制模式,其内在的目标任务执行路径和方法手段也各异。最后,在总结日本科技规划实施机制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加强科技规划目标管理、突出科技创新“一体化”设计、注重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协同、强化规划实施组织领导以及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等五方面改进完善中国科技规划实施机制的启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观点
    共同富裕战略下企业创新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br#
    陈劲, 张月遥, 阳镇
    2022, 43(02): 49-67. 
    摘要 ( 28 )  
    共同富裕战略是“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重大战略延续,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抉择。共同富裕战略深刻嵌套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对微观企业创新战略导向以及创新范式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共同富裕战略的价值维度可以从战略目标、战略参与主体、战略过程以及战略实现举措与机制等系统理解。立足“环境—战略—行为”传导框架实现共同富裕战略对企业创新战略导向与创新行为的传导,在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企业创新的逻辑起点逐步转向后熊彼特主义,体现为从企业家个体驱动的创新迈向社群用户创新、企业创新的主导使命从经济使命主导转向混合型使命主导、企业间创新竞争逻辑从竞合逻辑主导转向价值共创共生逻辑主导、以数字平台主导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逐步从平台“赢者通吃”逻辑走向“共享赋能”逻辑。更进一步地,迈向后熊彼特主义下的企业创新范式需要在企业家精神层面从市场逻辑驱动的创业企业家精神迈向共益型企业家精神;组织创新战略使命层面需要从经济使命迈向综合价值创造使命;组织载体层面需要从纯商业组织迈向混合型组织以及在企业创新政策环境层面需要从创新能力的强激励导向迈向创新共享的普惠型政策支撑;未来,深化推进共同富裕下的企业创新范式转型需要立足“政府—社会—企业”三重主体构筑面向后熊彼特主义的创新政策激励体系、企业家精神涌现的社会成长平台以及企业可持续的价值共创与共享商业生态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br#
    罗锋, 杨丹丹, 梁新怡
    2022, 43(02): 68-86. 
    摘要 ( 33 )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上市企业的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零膨胀因子的泊松回归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策力度和政策数量都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在区域创新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企业研发投入起到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补贴都能强化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区域创新政策的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区域创新政策仅带动了企业策略性创新,并没有促进企业进行实质性创新,且政策时滞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与服务型制造:理论探索与中国经验
    徐佳宾, 孙晓谛
    2022, 43(02): 87-112. 
    摘要 ( 28 )  
    阐述了互联网影响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服务型制造予以定量测算。结合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能够显著提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在生产率比较低的制造业更强;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有明显变
    化。因此,中国实施“互联网+”和服务型制造,有助于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多主体视角下平台型企业信任治理的多案例研究
    牟宇鹏, 裴美琴, 张辉, 金珞欣
    2022, 43(02): 113-128. 
    摘要 ( 24 )  
    平台型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共创的重要模式,企业的竞争正在演变成生态系统的竞争,与此同时平台企业治理也面临隐性知识溢出、个人隐私泄露等新的问题。双边关系视角下的信任治理策略并不能完全适应平台生态系统中多边关系的情境。基于多案例探讨了平台型企业的多边互信机制,构建了平台生态系统中信任障碍的原因、过程和治理策略的影响模型。根据平台生态系统多主体的特点,以信任理论为切入视角探讨了技术、制度和文化对平台系统互信的治理机制,相应的策略能有效提升平台生态系统中成员的认知互信、制度互信和认同互信,最终提升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众包平台信任如何修复?——基于猪八戒网的案例研究
    李立望, 毛基业, 刘川郁, 龙梅
    2022, 43(02): 129-149. 
    摘要 ( 35 )  
    与实物电子商务不同,众包服务的主观和非标准化的突出特点很容易使交易过程产生信任风险问题而中断,从而导致用户失去对平台的信任。此时,众包平台需要进行信任修复以挽留用户。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我国最大的众包平台猪八戒网为对象,试图揭示众包平台如何进行信任修复的过程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支持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信任可以从认知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修复,具体可分为触发启动、识别归因、干预重构、修复反馈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干预重构、修复反馈等新概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技术转移研究:进程、热点及中外比较
    常旭华, 贾月莹, 刘海睿
    2022, 43(02): 150-167. 
    摘要 ( 33 )  
    如何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界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以高校技术转移研究的中外比较为主线,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
    1980—2020年国内和域外2975篇文献系统梳理高校技术转移理论研究进程与国际比较,剖析技术转移全过程中教师主导的成果披露、高校主导的转化交易、政府主导的权益激励的热点议题。结果表明:过去40年高校技术转移研究呈现出美国、欧洲、中国三强局面,议题设置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外比较分析发现美欧学者是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开展科学性与普适性的议题研究,侧重使用市场机制解决微观主体的经济决策优化问题;中国的研究则聚焦宏观公共政策和本土化实践,主要借助非市场化的激励型政策工具;同时,面向高校技术转移全过程的微观主体行为策略研究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我国关于高校技术转移的研究对比美国和欧洲虽然起步稍晚,但是已经具备赶上甚至超越的优势。未来,开展高校技术转移研究需要兼顾客观规律性与中国特殊国情,应基于“问题—目标—手段”的分析框架,聚集教师、高校、政府三个研究维度开展全过程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创新支持与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行为可塑性视角
    刘晔, 曲如杰, 时勘, 邓麦村
    2022, 43(02): 168-182. 
    摘要 ( 62 )  
    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行为可塑性理论,以某科研机构的325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为调查对象,对领导者的创新支持如何以及何时影响员工的突破性创新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创新支持通过激发创新角色认同促进员工的突破性创新行为,即员工的创新角色认同在领导创新支持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会弱化这个中介过程,而员工的结构需求则会强化这个中介过程。还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