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 劲, 刘沐洋, 阳 镇, 肖 彬,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协同困境”
——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5): 38-58. |
[2] |
袁 海 秦 思 张丽姣, 付 静. 邻近性、网络依赖性与国家级
高新区间协同创新网络演化
——以我国东部国家级高新区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05): 77-91. |
[3] |
王璐瑶, 曲冠楠, 陈 劲, .
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现状、模式与瞻望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02): 51-63. |
[4] |
傅利平 张恩泽 黄 旭.
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协同创新与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02): 35-50. |
[5] |
于晓琳 石军伟 万凯.
知识的力量:基础研究与区域技术创新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12): 68-85. |
[6] |
石琳娜, 陈劲.
基于知识协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性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9): 67-81. |
[7] |
袁胜超.
数字化驱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吗?——兼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4): 60-81. |
[8] |
王文娜, 阳镇, 梅亮, 陈劲.
价值链数字化能产生创新赋能效应吗?——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微观证据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2): 33-55. |
[9] |
李振东, 张冬冬, 朱子钦, 张月遥.
数字化情境下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8): 47-65. |
[10] |
武玉青, 李海波, 陈娜, 白寿辉.
我国多螺旋创新生态载体的内涵特征、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3): 75-95. |
[11] |
孙启新, 吴欣彦, 颜振军, 李建清. 创业孵化知识溢出的效果与差异[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12): 113-129. |
[12] |
房银海, 谭清美. 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复杂网络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8): 17-40. |
[13] |
高长元 张晓星 张树臣. 多维邻近性对跨界联盟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合作专利的数据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5): 100-117. |
[14] |
林原 马荣康 刘凤朝. 技术流动对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07): 13-23. |
[15] |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平台企业协同创新研究——以“饿了么”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02): 7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