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 磊1 刘海兵2, 3 蒋春燕1 吴画斌1.
创始人印记对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作用机理
——基于华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6): 132-148. |
[2] |
王珍愚 胡彩文 王 宁 王润华.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AHP-CRITIC-TOPSIS方法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4): 54-71. |
[3] |
简兆权, 邓凌云, 李慧泉.
数字治理背景下技术预见共识形成机制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12): 46-56. |
[4] |
王孝炯, 赵彦飞, 张潮.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2035年中国生态环境技术预见研究——基于德尔菲调查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12): 36-45. |
[5] |
杨捷, 陈凯华, 穆荣平.
技术预见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12): 3-14. |
[6] |
黄天蔚, 刘海兵, 杨磊, 陈劲.
创新引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基于方大炭素的案例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8): 99-116. |
[7] |
梁帅 赵立新. 风险社会情境下技术预见的内涵、挑战和实施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3): 64-75. |
[8] |
杨捷 陈凯华. 技术预见国际经验、趋势与启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3): 48-63. |
[9] |
王婷 池康伟 蔺洁. 面向2035 中国公共卫生数字技术选择与布局研究——基于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3): 16-28. |
[10] |
朱桂龙 朱明晶 尹潇. 知识扩散视角下共性技术的商业化评价——基于多层网络的反向识别方法[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02): 16-25. |
[11] |
李牧南 黄芬 王雯殊 褚雁群. “研发—转化”解耦视角的创新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09): 50-67. |
[12] |
黄 曼1,2,朱桂龙1,胡军燕3. 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企业技术能力结构剖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03): 136-145. |
[13] |
简兆权,柳 仪. 技术预见共识形成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09): 37-. |
[14] |
樊 霞,吴 进. 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08): 69-76. |
[15] |
黄鲁成,张 静.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J]. , 2014, 35(04): 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