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晓锋, 魏天慧, 王娟娟, 鱼海燕.
数字化转型变异下新信息技术压力优势:一个多层次模型的混合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6): 50-64. |
| [2] |
寇明婷, 潘孝全, 王红霞, 李秋景.
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加剧创新无效性吗?——来自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经验证据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4): 38-59. |
| [3] |
张煜良, 闫淑敏, 夏青, 何江.
把工作带回家会影响创造力吗?——二元压力下的工作—家庭渗透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4): 139-158. |
| [4] |
辛本禄, 穆思宇.
组态视角下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fsQCA的实证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03): 169-184. |
| [5] |
林世豪, 李漾, 黄爱华, 裴嘉良.
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创造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资源保存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4): 174-192. |
| [6] |
李景理 韩志勇 张陶然 丁棠丽. 新生代员工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5): 156-173. |
| [7] |
刘西明 张叶婷 许长勇. 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组态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12): 114-128. |
| [8] |
王磊 王泽民. 领导积极内隐追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10): 118-137. |
| [9] |
齐昕 刘洪 张晶晶. 柔性工作、心理授权与员工创造力: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12): 161-180. |
| [10] |
冉爱晶 周晓雪 肖咪咪 崔淼.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架构和异质性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05): 72-84. |
| [11] |
李文茜 刘益. 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01): 154-165. |
| [12] |
曲婉 冯海红 李铭禄. 中国企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事实证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12): 3-18. |
| [13] |
徐振亭 罗瑾琏.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支持氛围的跨层次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11): 166-180. |
| [14] |
屠兴勇1,杨百寅2,张 琪1. 学习目标取向、共享意愿与员工创造力:机理与路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02): 161-171. |
| [15] |
杨 晨,谢裕莲. SOR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探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07): 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