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苏涛永1 王 柯1, 2 孟 丽1.
产学研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专业相关度、行业联盟和政府参与的调节效应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6): 46-62. |
| [2] |
杜美玲 张 鹏 王 巍 王海杰.
双重网络嵌入对新颖性与影响力的作用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4): 145-164. |
| [3] |
林润辉, 王 伦 张红娟 季 泽.
企业知识基础稳定性、知识重组创造与创新绩效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3): 127-139. |
| [4] |
余 江, 宋昱晓, 张耀坤 陈 凤.
探秘外部知识之力:
如何借助外部知识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创新?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2): 94-108. |
| [5] |
杨浩东 王高峰.
智慧城市试点与知识创新发展
——基于空间DID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1): 137-153. |
| [6] |
廖杨月 余传鹏, 林春培.
双重网络特征对联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异质性合作情境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 46(1): 154-170. |
| [7] |
谢其军, 苏 竣, 汝 鹏, 许 苑.
绿色创新合作的技术分布、主要模式及网络演化研究
——以294个地级市以上城市能源领域为例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12): 74-87. |
| [8] |
吴 杨 陈 劲, . 知识创新研究演变与趋势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 45(07): 3-15. |
| [9] |
黄天航, 陈凯华, 赵小渝, 王志宏.
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理论溯源与研究发展路径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10): 63-76. |
| [10] |
王巍, 李德鸿, 侯天雨, 陈劲.
多重网络视角下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10): 83-102. |
| [11] |
苏依依, 张铮煌, 苏涛永, 魏雪晴.
科学基金资助、合作网络与科研产出:学者异质性的调节效应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10): 164-177. |
| [12] |
周青, 刘瑶, 王东鹏, 杨伟.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演化模式——基于国别的时序变化的社会网络聚类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9): 54-70. |
| [13] |
裴瑞敏, 姜影, 肖尤丹.
科技人才政策变迁与政策主体协同网络演化研究——基于对1978—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08): 32-46. |
| [14] |
汤超颖 王安 董品华. 关键研发者中间人角色变化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9): 36-51. |
| [15] |
刘国巍 邵云飞. 产业链创新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网络演化及协同测度——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08): 4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