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管理科学研究主题及其演化趋势——基于NSFC 基础研究知识库的分析
    孙晓玲 丁堃
    2017, 38(06): 3-11. 
    摘要 ( 238 )  
    揭示学科的演化规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管理科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研究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主题及其演化趋势。基于层次Dirichlet过程模型和主题相似度映射算法,分析研究前沿主题的时序演化,绘制学科知识演化图谱。该研究对于发现科学的前沿和新生长点,完善学科演化分析方法和情报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制定科技政策、推动科研创新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高校创造的知识转移到哪去了?——对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研究
    尹西明 王毅 陈劲
    2017, 38(06): 12-22. 
    摘要 ( 214 )  
    专利是高校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专利许可给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创造的知识向企业的主动转移。从向企业许可专利这种知识转移形式来看,我国高校创造的知识都转移到哪去了?基于2008—2012 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和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省内许可是主流,跨省许可关系较为脆弱且存在小世界效应;专利许可时空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取代珠三角和京津冀成为专利许可核心区域,同时出现了山东、安徽、陕西等次级新兴区域;块模型分析显示,专利许可区块特征相对较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顶尖科学人才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尹志欣 王宏广
    2017, 38(06): 23-30. 
    摘要 ( 203 )  
    顶尖科技人才,是一国科技、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文章对科技人才的类型与标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汤森路透2015、2016 年高被引科学家为基础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顶尖科学人才总量首次赶超德国,进入世界前3 位;21 个学科中,15 个学科已经拥有顶尖人才,近三分之一学科仍空白;来自企业的顶尖科学人才人数增加,占比超过3%,均来自生物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结合技术预测开展人才预测、针对性地吸引外籍顶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争夺生物技术顶尖人才、加大对国际顶尖人才的支持力度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经费均衡度度量偏差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谢永佳 吴登生 焦文彬 陈远平 李建平
    2017, 38(06): 31-41. 
    摘要 ( 136 )  
    现有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大多数是竞争性的,容易导致科研经费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如何准确度量经费分配的均衡度成为科研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基尼系数常用于刻画科研经费分配的均衡度,然而由于样本选择等原因,现有研究在使用基尼系数刻画科研经费均衡度时存在度量偏差。总结分析了度量偏差的2 个来源,一是在研究对象层面上,现有研究多数是从机构层面来度量科研经费分配均衡程度,忽略了机构规模带来的影响;二是在统计口径上,现有的研究假设获资助科研人员即为机构科研人员的总体,科研人员基数的统计口径作了简易处理,造成了经费分配不均衡度的高估或低估。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度量偏差的形成机理和改进方法。以2011—2015 年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获得资助的项目数据为例,计算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经费基尼系数,并对比分析了机构与个人层面、名义与实际科研人数对基尼系数产生的度量偏差。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机构经费分配较为均衡,而个人科研经费集中程度较为明显。以机构层面的基尼系数来表示中科院科研经费分配均衡度,低估了科研经费在科研人员间分配的不均衡程度;而传统研究中仅研究获资助人员间的分配状况,严重低估了科研经费分配的不均衡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部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要素偏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杨振兵 王小霞
    2017, 38(06): 43-54. 
    摘要 ( 140 )  
    沿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针对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的要素偏向指数,借助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别进行了测算,并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对两类企业生产技术资本偏向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均偏向于资本,但是国有企业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指数比外资企业要高得多;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越强,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度就越低,而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研发创新投入比重越高,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度则越高;同时,出口则会削弱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的资本偏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转换、知识桥接与创新网络构建:发展新型创新载体的制度基础
    封凯栋 沈群红
    2017, 38(06): 55-64. 
    摘要 ( 154 )  
    新型创新载体被视为能够整合贯通科研活动与商业化技术创新、加强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关联的制度设计,在我国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国内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这一类型的探索性的载体。通过讨论新型创新载体的制度基础,探讨新型创新载体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角色、组织属性及治理安排。最后强调,要实现其设定目标,新型创新载体必须是融合多属性的复合型平台,应致力于认知转化过程、知识桥接过程,并需要构建商业资本支持下的创新网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利许可的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特征研究
    马荣康 刘凤朝
    2017, 38(06): 65-76. 
    摘要 ( 210 )  
    基于我国2008—2015 年太阳能、燃料电池及风能技术领域的专利许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太阳能领域网络规模和连接数远高于燃料电池和风能领域,但3 个领域的网络结构均呈现比较松散的状态且未随时间变化有明显改善;个人、学研机构、国内企业、国外企业等不同类型参与主体在3 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中的角色有所差异,但国内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技术供需中均已占据主体地位;3 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的邻近性、优先链接及路径依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组织和地理邻近性在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转移网络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优先链接和路径依赖机制主要在风能领域网络演变中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新能源技术转化效果的政策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
    霍国庆 杨阳 张古鹏
    2017, 38(06): 77-93. 
    摘要 ( 232 )  
    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实践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目前来看,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发展已相对成熟,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相比,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概念和实践运用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通过系统回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区域”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了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为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高管社会资本、企业网络位置和创新能力——“声望”和“权力”的中介
    朱丽 柳卸林 刘超 杨虎
    2017, 38(06): 94-109. 
    摘要 ( 280 )  
    基于资源依赖和社会资本理论,运用2008—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全网络,研究高管学术资本、企业网络位置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 高管学术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2) 高管学术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取网络“声望”和“权力”;(3)企业网络“声望”和“权力”对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且在高管学术资本和创新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相对于低政府资本,在高政府资本情况下,高管学术资本对企业网络“声望”和“权力”,以及企业创新能力关系有更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追赶背景下后发企业路径创造过程与能力——金风科技公司案例研究
    徐雨森 李亚格 史雅楠
    2017, 38(06): 110-120. 
    摘要 ( 247 )  
    后发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往往需要克服较多的困难。以金风科技直驱永磁发电机组制造为例,分析了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的路径创造活动,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指出超前布局高梯级技术是后发企业实现路径创造的关键条件。二是归纳了后发企业路径创造一般应依循的3 个阶段,即路径探察、路径开拓和路径嬗变。三是识别了各个阶段后发企业应具备的内生能力体系,包括“战略耐力”、“异质技术搜索能力”、“主动试错能力”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联盟双元独占的治理研究
    辛德强 党兴华
    2017, 38(06): 121-131. 
    摘要 ( 141 )  
    双元独占是研究企业如何既能从现有创新中获利又能从现有创新催生的未来创新中获利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在联盟层面平衡双元独占冲突问题的治理机制及作用效应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从资源基础视角入手,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7 份有效问卷调查,研究不同治理机制对联盟企业的双元独占的作用差异,并考虑联盟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正式治理机制有利于提升联盟企业的原发性独占和生成性独占;非正式治理机制会降低联盟企业的原发性独占,但会提升联盟企业的生成性独占;与规模联盟相比,范围联盟会加强正式治理机制与原发性独占、生成性独占以及非正式治理机制与生成性独占间的正向关系,但它对非正式治理机制与原发性独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缓解融资约束吗?
    高凡雅 田高良 王喜
    2017, 38(06): 133-143. 
    摘要 ( 139 )  
    研究了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的关系。针对357家上市中小企业在2009—2014年样本区间内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关注并实施保护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责任的综合得分可以更好的获得资金,缓解融资约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孵企业关系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影响——以资源获取为中介变量
    李振华 赵寒 吴文清
    2017, 38(06): 144-155. 
    摘要 ( 458 )  
    孵化网络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获取外部关系的集成平台,弥补了单个创业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在孵企业加入孵化网络,能有效积累关系社会资本,获取创业所需稀缺性资源。以孵化网络为背景,研究在孵企业如何通过网络化嵌入积累关系社会资本,提升资源获取效率,进而提升创新绩效。以天津市181 家在孵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孵化网络中在孵企业关系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资源获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孵化网络中在孵企业关系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信任对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承诺对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的影响程度相似;资源获取在关系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创业网络、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彭学兵 王乐 刘玥伶 陈胜男
    2017, 38(06): 157-170. 
    摘要 ( 213 )  
    为了研究创业网络的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及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对290 份新创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 创业网络的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都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 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可承担损失、战略联盟、利用权变和手段导向四个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 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可承担损失、战略联盟和利用权变三个维度在关系强度与新创企业绩效、以及关系质量与新创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4) 环境不确定性在关系强度与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可承担损失、战略联盟和利用权变的正向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在关系质量与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可承担损失维度的正向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eta分析的创新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刘志迎 付丽华 马朝良 冷宗阳
    2017, 38(06): 171-180. 
    摘要 ( 252 )  
    国内外实践和文献表明,企业过于追求探索式创新,易产生“失败陷阱”,仅追求利用式创新,易陷入“成功陷阱”。唯有做到创新二元性,方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然而国内外研究对创新二元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应用Meta 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创新二元性与企业绩效的59 项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再分析,结果证明创新二元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相关变量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表明:变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类型的差异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影响;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实施创新二元性战略更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相比传统企业,高技术企业实施创新二元性战略更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相比中国,发达国家创新二元性对企业绩效提升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