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后发国家“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 非线性跃迁路径研究:以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为例
    余 江1, 2 李 博1, 2, 3 张贝贝1
    2025, 46(6): 3-18. 
    摘要 ( 32 )  

    技术范式变革为后发国家关键产业的技术追赶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会窗口。现有针对产业从低技术水平向高

    技术水平跃迁过程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关注产业发展范式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变革这一非线性跃迁场

    景,以及该场景下后发国家产业主体战略应对和产业能力的升级路径。选取机会窗口视角,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从

    劳动密集向知识和技术密集范式跃迁的代表性行业集成电路封测产业为例,系统性探究后发国家在产业发展范式非线性

    跃迁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机会窗口,实现本国的低技术产业从低强度创新到高强度创新的战略应对和能力提升过程与共演

    机制。结果发现:(1) 基于“机会窗口—战略行动—产业技术能力”的过程逻辑,中国集成电路封测技术能力经历了线性追

    赶、过渡期和非线性跃迁三个阶段;(2) 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市场—技术”机会窗口,产业主体分别通过模仿创新

    战略、协同创新战略和跨界生态创新战略,持续推动产业技术从“低端基础能力—劳动密集型”向“高端先进能力—知识和

    技术密集型”跃迁,同时助力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完成从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到全球生态共构者的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何以更有效? ——基于企业创新链的视角
    陈朝月1 吴辉凡2
    2025, 46(6): 19-31. 
    摘要 ( 27 )  

    构建精准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激励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但现有文献尚未对

    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优化展开全面研究。基于企业创新链视角,针对广东省科技型企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型,检验适用于企业创新不同阶段的最优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研究发现:(1) 整体而言,创新激励政策工具并非越

    多越好,而是存在最优工具组合;(2) 基于创新链视角,将企业创新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不同

    阶段的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的最优配置不同,其中,对企业基础研究阶段引致效应最高的是“自由裁量型+X”型政策

    工具组合,对企业应用研究阶段产生显著影响的为“自由裁量型+选择型”政策工具组合,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企业试验

    发展阶段均无显著影响;(3) 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创新不同阶段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其中企业

    规模越大,“自由裁量型+X”工具组合越能显著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质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
    恽世心1 栾春娟2, 3 邓思铭3
    2025, 46(6): 32-45. 
    摘要 ( 16 )  

    基于专利质押与全要素生产率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专利质押可以显著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专利质押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专利质押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市场化水平、技术交易活跃度和政府效率不同的区域,专利质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具有异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产学研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专业相关度、行业联盟和政府参与的调节效应
    苏涛永1 王 柯1, 2 孟 丽1
    2025, 46(6): 46-62. 
    摘要 ( 14 )  

    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产学研协同又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完善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下,通过抓取 A 股上市公司官网新闻中的“产学

    研”关键词,构建产学研协同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产学研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

    分别考察合作院校专业相关度、行业联盟和政府参与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

    创新质量,而对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替换解释变量、更换回归模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

    然成立;合作院校专业相关度和行业联盟均会增强产学研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而对产学研协同与绿色

    技术创新数量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参与则会通过“支持”效应和“迎合”效应分别增强产学研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质

    量和数量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考虑权变的资源依赖理论视角
    卢 强1 王鑫怡1 杨雨东1 宋 华2
    2025, 46(6): 63-83. 
    摘要 ( 13 )  

    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引起了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2007—2021中国A股上市

    公司为样本,在考虑权变的基础上,依托资源依赖理论,从供应链层面探索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并具体剖析了

    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数字化转型所依

    赖的资金、信息和技术三类资源为切口,创新性地从供应链层面探讨了供应链集中度如何影响企业获取数字化转型的资

    源,结果发现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均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

    立;第二,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迎合视角,讨论了供应链集中度带来的外部权力驱动以及企业为维系关系而产生的内部

    迎合动机,得出结论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对资产专用性均存在正向影响;第三,依托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供应链结

    构—企业资源配置—企业战略行为”的理论框架,发现资产专用性是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影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

    路径;第四,将权变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结合,在考虑权变的基础上,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拓宽企业获取资源的渠道,

    即增加企业的权力以及减弱企业的迎合动机,实证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减弱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对资

    产专用性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创新链视角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 ——以中车株机为例
    刘 云1 房浩超1 郭 栋2
    2025, 46(6): 84-97. 
    摘要 ( 9 )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应围绕提升知识获取、

    转化和应用等知识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基于创新链视角的知识管理模式。针对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

    新全过程知识管理的特点,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的知识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对高端装备

    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模式提炼。结果表明,针对创意激发、转化和应用的创新链三阶段,围绕知识获

    取、转化和应用环节开展知识梳理与识别、产生与萃取、收集及评审、分享与内化、推广与应用、更新与保护等知识管理

    活动,并通过有效的机制和组织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企业知识管理顶层设计的作用,有力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

    性,实现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与集成应用,是基于创新链视角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知

    识管理主要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搜索、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质量 ——双重网络视角
    赵 炎1 吕建林1 孟庆时2
    2025, 46(6): 98-113. 
    摘要 ( 14 )  

    知识基础理论强调知识是企业创新的关键资源,加强知识搜索力度,促进知识元素间相互组合与创新转化是企业

    提升创新质量的重要战略。基于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装备相关领域的联合授权发明专利,构建合作创新网络与知识网

    络。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装备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利用 FGLS 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知识搜索对企业创新

    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多元化的中介作用及小世界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知识搜索广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质

    量,知识搜索深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倒 U 型影响;知识搜索广度正向影响技术多元化,知识搜索深度对技术多元化具

    有倒U型影响,且技术多元化在知识搜索广度与深度和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小世界效应正向调节知

    识搜索广度与深度和技术多元化及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组织冗余与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 如何驱动绿色创新 ——基于推拉理论的组态研究
    朱雪春 徐 伟 杜建国
    2025, 46(6): 114-131. 
    摘要 ( 10 )  

    绿色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如何提升绿色创新受到高度关注。基于推拉理论,从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联

    动出发,采用组态思想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研究数字化转型、

    组织冗余、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绿色创新的协同作用机制,探究绿色创新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 数字化转型、已吸收

    冗余、未吸收冗余、政府环保导向、客户环保导向和竞争者环保导向均不是构成高绿色创新或非高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

    (2)存在3种驱动高绿色创新的组态,分别是环保压力下数字驱动型、资源有限下市场驱动型、数字—资源下竞争驱动型;

    (3) 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协同联动对绿色创新至关重要,两者协同联动能更好地驱动绿色创新,特定情境下,前因条件间

    存在替代效应;(4) 存在3种导致非高绿色创新的组态,且与高绿色创新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对科学发挥数字

    化转型、组织冗余与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作用,进而推动绿色创新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与管理
    创始人印记对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作用机理 ——基于华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杨 磊1 刘海兵2, 3 蒋春燕1 吴画斌1
    2025, 46(6): 132-148. 
    摘要 ( 11 )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仍然十分迫切。基于创始人印记视角,结合华为5G技术突破

    实践,运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本土企业持续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特色经验,总结出创始人印记影响企业

    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 创始人过往经历形成的不同印记组合共同作用于企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

    过程,是企业能够主导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重要前因。(2) 研究识别出引导企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领导者战略认知模式

    表现出开放性、军事作战性、专家性3种逻辑并存的认知框架,分别引导企业形成开放式创新战略、原始性创新战略和高端

    颠覆性创新战略。(3) 创始人印记塑造的特定战略认知模式影响了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关注焦点和战略变革的主导逻辑,

    而创新战略与适配性的战略变革是企业得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核心。试图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企业突破关键共性

    技术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变革下团队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钟 竞 于子淇 罗瑾琏
    2025, 46(6): 149-163. 
    摘要 ( 13 )  

    数字化浪潮下,团队自下而上地调整工作认知和资源进而主动适应变革成为组织管理的新趋势,因而如何发挥团队

    工作重塑的作用值得关注。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数字化变革下团队工作重塑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跨层中介及边

    界条件,对53个团队270名团队员工与团队领导的问卷匹配分析,结果显示:团队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跨层次正

    向影响且员工数字能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及跨层次中介作用;数字赋能对于团队工作重塑和员工数字能力具有显著的

    跨层次正向调节作用,即数字赋能水平越高,团队工作重塑对员工数字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强;数字赋能水平越高,团队工作

    重塑通过员工数字能力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间接作用有更强的正向导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资源警觉性与创业文化如何塑造工作繁荣 与内部创业的倒U型关系?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实证研究
    罗均梅 徐翠丰 周 萌
    2025, 46(6): 164-175. 
    摘要 ( 5 )  

    在当前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企业面临着探索新兴业务、推动组织战略更新及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迫

    切需求。内部创业作为企业创新驱动的核心策略,其战略价值愈发显著。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员工参与内部创业活动成为

    这一背景下的关键议题。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工作繁荣与内部创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聚焦于它们之间潜在的倒U

    型非线性关系。同时,还探讨了资源警觉性和创业文化对上述关系的塑造作用。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对201份员工两

    阶段自评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1) 工作繁荣与员工内部创业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关系;(2) 资源警觉性和创业文化

    均对这一倒U型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当资源警觉性和创业文化水平较高时,工作繁荣与内部创业之间的正

    向关系得以增强,而潜在的负面效应则被削弱。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内部创业,发挥工作繁荣对内部创业的积极效应给予

    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赋能型企业如何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赋能? ——身份构建与价值创造视角的案例研究
    王娟娟 张 骁
    2025, 46(6): 176-193. 
    摘要 ( 15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赋能型企业如何克服资源限制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一客一策”的个性化赋能已经成为理

    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嘉数通过持续拓展用户价值对外资母婴品牌商数字化转型提供个性化赋能的过程十

    分典型,因此选取嘉数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个性化赋能的实现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发

    现:数字赋能型企业提供个性化赋能的过程将经历单点切入、多元拓展和个性化定制三个阶段,且在这一过程中,用户需求

    的持续迭代驱动数字赋能型企业的组织身份构建需求呈现出关系身份构建需求、关系身份优化需求和个性身份塑造需求

    的动态演化,这促使企业分别采用异质性知识转化、模块一体化整合和模块场景化重组的价值创造活动,为用户创造效率

    价值、连接价值和场景价值。数字赋能型企业通过持续拓展并提升用户价值,最终得以实现个性化赋能。此外研究还发

    现,资源中心化和结构去中心化是数字赋能型企业实现个性化赋能的关键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