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栏:意义创新
    设计驱动型创新理论述评与演化趋势:基于有意义的创新框架
    陶金元, 陈劲
    2022, 43(07): 3-20. 
    摘要 ( 55 )  
    设计驱动型创新聚焦基于社会文化范式演化促发产品内在意义创新的过程机理,超越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强调发挥人文和艺术对创新的驱动作用,拓展了创新主体、空间及边界。有意义的创新作为引领新时代哲学与人文精神复兴的创新范式,强调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战略意义和未来意义在内的创新意义底层逻辑,聚焦创新的正外部性构建内外部意义整合的创新框架,为设计驱动型创新理论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设计驱动型创新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底层理论逻辑,通过社会文化范式趋势识别、诠释者网络建设以及技术工艺与文化生产的融合等实现内部管理与外部协同的开放式创新,基于专有合作强化关系能力、资源能力和整合能力以提升创新绩效,在创新范式从效率导向回归响应社会需求本质的历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义导向”的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黄天蔚, 刘海兵
    2022, 43(07): 21-34. 
    摘要 ( 46 )  
    有意义的创新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十分重要的创新范式,意义导向也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基本经验。以有意义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对意义导向解构为价值意义导向、技术意义导向以及市场意义导向基础上,选择西门子和微软两家世界一流企业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意义导向与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战略、创新组织与创新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果发现:(1) 社会价值驱动的创新战略体现了价值意义导向,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内的探索性创新战略体现了技术意义导向,赋能式管理创新和生态式市场创新发展的动态能力体现了市场意义导向;(2) 探索未来技术趋势和发现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是科技创新组织的意义诉求;集中式研发组织有利于开展探索性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分散式研发组织有利于利用客户知识和市场知识开展利用性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内部市场化交易机制有利于集中式研发组织和分散式研发组织的协同;(3) 价值主导的系统成员管理是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意义确立的过程,自主可控的开放式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确立技术意义导向的创新模式;对外赋能、价值共创和知识产权运营是创新生态系统市场意义导向的核心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如何构建和利用网络实现创业?——基于杰克和南讯公司的创业阶段性演化案例研究
    黄纯, 宋程成, 章骞云
    2022, 43(07): 35-61. 
    摘要 ( 45 )  
    公司创业是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和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解决“企业如何构建和利用网络实现创业”为问题导向,以创业网络形成与演化机制为主线,通过对“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南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案例研究,考察了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公司创业间的阶段性演化关系。结果发现:(1) 在传统/新兴产业内公司创业过程中,创业网络的关系强度与创业学习模式的阶段性演化,是打破“管理/技术双重困境”实现公司创业的关键。但其诱发网络效应的关键却各不相同其中收购并购是突破传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借助大平台实现交互式创业是新兴产业内公司创业成功的“秘诀”。(2) 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公司创业的理论研究框架是解释“构建利用”的关键,其中制度(设计)工作能够促进创业网络和创业学习形成互补性关系,为实现公司创业提供了机制保障。(3) 企业需要依据所处创业阶段和行业特征等因素,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构建合适的创业网络。(4) 创业网络与创业学习的分阶段主导关系交替演化,是帮助企业“去制度化”并实现公司创业的必要前提。最后,从中国情境下企业实施创业战略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传统和新兴企业的不同创业成功路径的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性别多样性能否促进创新的社会意义——基于QCA的研究
    熊艾伦, 吴启航, 陶佳佳
    2022, 43(07): 62-78. 
    摘要 ( 113 )  
    当前创新研究的范式已经从“规模与效率”向“价值与意义”转变。关于有意义创新的内涵和定义,学者已经做了翔实的梳理。但探索如何推动“有意义”创新实现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从整体视角出发探讨了女性科研人员比重是否能够和性别包容、创新应用、互利互惠文化、研发投入一起协同联动实现创新的社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意义创新绩效具有“非对称性”、“多重并行”、“殊方同致”的特点,而友善的研发应用环境和互惠文化氛围是实现高社会意义的创新发展的重要强有力支撑,也会促使女性科研工作者以社会意义创新为导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创新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建造愿景的未来技术分析——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倡议(NNI)愿景形成的回顾分析与启示
    樊春良
    2022, 43(07): 79-93. 
    摘要 ( 54 )  
    对于新兴技术发展的未来技术分析,不仅有助于确定其发展方向和优先领域,而且可以通过建造愿景,促进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的构建,促进新兴技术为人的福祉和社会发展充分实现其潜力。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就是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倡议(NNI)。通过对美国纳米技术未来分析建造未来愿景的过程做了详细探讨,分析了美国纳米国家技术倡议愿景形成的主要 4 个文本的内容,概括了 NNI 愿景的主要要点,指出美国纳米技术的发展是以愿景为导向的发现,愿景建造的过程是一个相关角色色共同参与和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治理机制形成的过程。NNI 愿景建造的主要启示有:(1) 把愿景塑造作为新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2) 新兴技术的预见研究要保持科技议题与社会议题的平衡;(3) 新兴技术的预见研究要与前瞻性治理结合起来;(4) 鼓励和支持自下而上的科学前瞻研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型创新研究:主题演化与未来展望
    邓雨轩, 汪雪锋, 张超, 陈凯华
    2022, 43(07): 94-115. 
    摘要 ( 67 )  
    可持续转型已成为创新研究中新兴且重要的主题。本研究对 1982—2020 年间转型创新国际研究领域的总体研究情况、热点主题及演化进行回顾,结合定性评述和三种定量分析方法: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文献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创新的国际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期(1982—2010年),探索期(2011—2017 年),发展期(2018—2020 年)。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结果显示,总体上看转型创新现有三大研究流派及四大研究主题:社会技术转型、技术创新政策、能源转型、绿色生态创新。关键词共现和文献耦合分析表明:在萌芽期,研究重点从社会技术系统和社会技术转型聚焦到可持续发展上;在探索期,可持续转型成为研究热点,政策组合成为新兴的研究主题;在发展期,对可持续转型的政策研究越发深入,各种转型的概念也迅速发展。基于转型创新的国际研究现状及我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提出五点未来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种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产生高创新绩效?——基于116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
    唐开翼, 欧阳娟, 任浩, 程建青
    2022, 43(07): 116-134. 
    摘要 ( 46 )  
    高新区是推动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整体视角探究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创新管理领域有待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我国 116 个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创新绩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 单个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构成园区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但高技术创新主体与高研发人员在产生高创新绩效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非高政策环境是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 产生高创新绩效的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有三种,均需企业层、园区层、区域层三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共同参与,分别为技术与知识双元创新主体下依托经费支持的人员驱动型、技术与知识双元创新主体下依托政策支持的人员驱动型、政策与开放双重环境下依托人员与经费支持的技术主体驱动型。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有四种,与高绩效创新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3) 高技术创新主体与高研发人员在驱动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互补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高知识创新主体与高政策环境、高开放环境的条件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4)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嵌套系统,结合讨论与分析,提出了两个有一定潜力且可待检验的关于高绩效创新生态系统要素间跨层次协同与互动的研究命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场景链如何基于供应链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共创?——福田汽车案例研究
    王福, 刘俊华, 长青, 韩丽萍
    2022, 43(07): 135-155. 
    摘要 ( 55 )  
    近年来,国内汽车新国潮汹涌澎湃,科技进步叠加需求变迁,共同驱动汽车新零售商业模式的场景化价值创造。然而,现有新零售商业模式场景化价值创造机理尚不明确,且其价值创造路径亦不清晰,难于指导实践。为此,文章依据以下逻辑展开研究:(1) 首先,以福田汽车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商业模式场景化价值创造动因。(2) 其次,结合福田汽车“造车—买车—用车—养车—换车”场景链搭建的实际,基于供应链各节点不同场景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借助不同场景的“商业场景—消费期望—商业情境”配置提出“场景链”适配理论。(3) 再次,基于场景链挖掘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共创赋能机理,进而提炼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链式赋能价值共创路径。结果表明,整条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是以“产品功能为基—服务效用为先—场景体验为王”的主导演变的逻辑赋能价值共创,指出新零售应从“供应链—场景链—期望链”3链融合视角借助价值链为用户期望的不同“场”搭建相应的“景”。同时指出,用户需求端和供给端基于场景链连接和匹配有助于满足用户消费期望的时空细分,通过将情境要素嵌入和适配场景有助于多维价值的立体化共创,进而促进整条供应链场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孟韬, 李东轩, 赵非非
    2022, 43(07): 156-166. 
    摘要 ( 81 )  
    “双碳”政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亟待从传统技术创新体系中突破,以应对不确定事件频发、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发展环境,并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建立基础。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固然为企业融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早日达成“双碳”目标提供一定助力,但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难以满足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意义的创新理论从经济、社会、国家战略和未来四个维度提出应发展中国特色的创新路径,从而构建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为探究制造业企业构建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机制,基于单案例研究方法,根据公开报道、访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传统制造业企业—冰山集团构建其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以绿色创新为核心的意义导向创新机制是制造业企业构建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路径;而制造业企业采取主动式绿色创新可将经济、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提出了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构建机制,发现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服务方案、资源共享平台、能源二次利用系统等构建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提出并证明构建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有意义创新的主要模式。实践中,制造业企业应深刻理解未来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降低资源损耗率/提升资源使用率,加强工业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多余能量储纳和再利用,提高资源所含能量的利用率;可围绕绿色创新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设计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时可通过加强高质量管理和分布式循环,来实现能源使用率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意义导向创新生态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与管理
    情感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
    赵莉, 黄月月
    2022, 43(07): 167-182. 
    摘要 ( 75 )  
    领导与员工间如何通过情感共振塑造上下级互动关系,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以降低员工知识隐藏意愿、增强互惠的知识交流行为是实践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现实问题。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构建了以心理安全感为中介传导和以员工信任为调节的情感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隐藏的概念模型。通过对 422 份有效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情感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有显著负向影响;情感型领导对心理安全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心理安全感在情感型领导和知识隐藏间起中介作用;员工信任调节心理安全感与知识隐藏的负向关系,员工信任水平越低,员工心理安全感对知识隐藏的负向作用越显著;员工信任调节了情感型领导通过员工心理安全感对知识隐藏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