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学研究
    中美免疫学博士的原创性贡献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
    陈建俞1,刘少雪1,赵 慧2
    2013, 34(09): 3-10.  DOI:
    摘要 ( 279 )  
    摘要: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1995—2010年中美10所大学免疫学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SCI论文,对免疫学博士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免疫学博士论文发表数明显低于美国;美国免疫学博士发表的论文人均影响因子都超过6,是中国的2倍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58篇论文均来自于美国;中美免疫学博士发表的论文几乎都没有独著;从论文合作方式来看,美国5所大学之间区别不大,而中国5所大学合作论文情况却明显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管理认识论的实践转向及其元研究意义
    杨 栋,魏大鹏
    2013, 34(09): 11-16.  DOI:
    摘要 ( 293 )  
    摘要:基于西方管理思想史与西方哲学史的相关文献,梳理了现代西方管理学发展在认识论方面的脉络,考察了逻辑实证主义等狭义认识论对现代西方管理学发展的束缚。从管理认识论的视角总结了当代西方管理学所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此进展对于中国管理学元研究、“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中美R&D经费投入模式比较分析
    ——基于工业化第二阶段的研究
    陈 实
    2013, 34(09): 17-26.  DOI:
    摘要 ( 279 )  
    摘要:中国目前的R&D经费投入模式是企业主导型还是政府企业双主导型?中国当前的研发强度是否真的偏低,造成研发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这两个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比美国同一研发阶段的具体数据,说明如果假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政府投入占主要比重,则中国政府的R&D经费投入并不低,相反企业的研发强度就会不足,因此,中国目前还处于政府企业双主导型阶段,还需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协作研发网络的演化过程与结构特征研究
    ——基于R&D国际化视角
    李 健
    2013, 34(09): 27-36.  DOI:
    摘要 ( 375 )  
    摘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基于3752个专利数据的协作研发网络,重点分析了区域层面的网络演化过程以及发明者层面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主体参与跨国协作研发活动的潜在因素;发达地区的内部和跨国协作研发活动频率及强度远高于与内陆区域之间的合作创新活动,反映出我国在R&D国际化进程中吸收的技术知识更多地聚集在发达地区,先进知识的跨区域流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距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王丽平1,于志川1,王淑华2
    2013, 34(09): 37-45.  DOI:
    摘要 ( 302 )  
    摘要:现有对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的研究中,经济性动机存在较多争议而心理动机较为繁杂,不利于组织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因此,为便于管理者直观理解和把握,提出了以员工不确定感为核心的心理距离作为分析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水平的自变量。以69家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削弱了社会嵌入性对个体的影响而降低其知识共享行为,组织支持感在心理距离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系统与集成
    国家创新系统运行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实证
    马艳艳,孙玉涛,徐 茜
    2013, 34(09): 46-54.  DOI:
    摘要 ( 283 )  
    摘要:将能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的增长性作为国家创新系统发展的双重功能目标,建立内含科学技术、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国家创新复合系统运行协调度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1995—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国家创新系统运行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系统与经济系统自身运行的协调性较好,但是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弱“脱钩”在中国并不存在,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脱钩”并不是自然发生的事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目前科技与经济脱节,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脱钩,以及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制造业转型方向及其实现模式研究
    ——延迟策略实施的视角
    罗建强,赵艳萍,程发新
    2013, 34(09): 55-62.  DOI:
    摘要 ( 275 )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以“二元”身份承担着工业化和服务化双重重任的背景下,研究制造业转型方向及其实现模式是我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前提。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延迟策略融入服务的可能性。从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上游服务性生产和CODP下游定制性服务集成的视角,提出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延迟策略实施机理。基于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勾勒和论证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四个阶段。研究结论表明:当前,在我国制造业“二元”化发展的现状下,不能全部将业务转向服务,而应以服务型制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大规模定制实现的重要手段——延迟策略,实现制造与服务的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内涵和测度问题研究
    张仲梁1,邢景丽2
    2013, 34(09): 63-70.  DOI:
    摘要 ( 396 )  
    摘要:首先,对创新能力的核心内涵作了新的界定,提出创新能力核心要素的五个架构,建立了五个架构的测度指标体系;其次,在创新能力的操作化上,提出了资本和结构两类指标,有量的指标,也有质的指标;最后,根据新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研究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与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创新之路提供相应的路径依赖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从单个城市看,北京和上海的创新能力位于前列,属于领先型集团;从四大区域看,东部城市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从五个维度看,制度架构和社会架构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知识投入激励研究
    吴绍波1,2
    2013, 34(09): 71-76.  DOI:
    摘要 ( 292 )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核心企业一般只负责产品平台核心技术的开发,外围配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两项任务则需要委托给代理组织。核心企业需要设计契约激励代理组织在外围配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两阶段的知识投入。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的利润转化能力、研究与开发任务的关联性、任务可观察性对契约设计都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基于专利组合分析的中国电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郭 磊,蔡 虹
    2013, 34(09): 77-85.  DOI:
    摘要 ( 329 )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于我国电信产业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利用中国电信产业1976—2010年专利数据,选取专利申请量、技术吸引力、相对专利位置和显性专利优势作为专利组合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电信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电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近十年间取得了跨越式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技术能力分布不均、创新源动力不足、专利布局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也表明中国电信产业还处于技术创新能力演进的初级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的回声模型构建
    张永安,李晨光
    2013, 34(09): 86-96.  DOI:
    摘要 ( 276 )  
    关键词:科技政策;企业创新;政策响应;多主体仿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中国制造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治理结构因素
    舒 谦1,陈治亚2
    2013, 34(09): 97-106.  DOI:
    摘要 ( 280 )  
    摘要:采用中国A股制造型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数据,重点研究了在金融危机前后影响中国制造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治理结构因素。结果表明:在危机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的制衡程度(Z指数)与研发投入关系不显著,但是在危机后,大股东持股比与研发投入呈“U”型非线性关系,Z指数与研发投入负相关;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之前是负的,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正向激励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危机前后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反映了中国制造型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近年来“国进民退”政策环境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路径与模型
    熊勇清,余 意
    2013, 34(09): 107-115.  DOI:
    摘要 ( 270 )  
    摘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开启了“机会窗口”,传统企业只有主动契合国家产业政策, 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元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传统企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高端”匹配对接和“低端”匹配对接两种模式,以及“转型对接”、“升级对接”、“关联对接”和“辐射对接”四条具体匹配对接路径,同时建立了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对接的路径决策模型,并以A地区10家样本传统企业为例,验证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传统企业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对接提出了新的决策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型治理模式GVC下的学习障碍及突破路径
    兰 宏,聂 鸣
    2013, 34(09): 116-122.  DOI:
    摘要 ( 261 )  
    摘要:通过知识溢出获取企业升级所需的技术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动机之一。基于知识累积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嵌入性依赖和领导企业设置的知识壁垒导致的学习障碍是领导型治理模式全球价值链下企业陷入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跨价值链学习、同类技术发展和跨国并购是三种突破学习障碍的可行路径,可以摆脱嵌入性依赖的负面影响,并绕开知识壁垒获取所需的知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产权风险的吸收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研究
    周文光1,曹 蓉1,黄瑞华2
    2013, 34(09): 123-132.  DOI:
    摘要 ( 273 )  
    摘要:针对现有研究中关于吸收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结论不一致的现状,引入知识产权风险这一概念,对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风险对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分析结论解释了现有研究中相关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且将这些看似矛盾的结论统一起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新技术采纳的管理障碍分析
    ——基于T公司的案例研究
    张仁江1,田 莉2,张玉利2
    2013, 34(09): 133-141.  DOI:
    摘要 ( 290 )  
    摘要:利用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研究了T公司新技术采纳的前端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能否被使用是企业与技术间的互动结果,企业克服新技术进入的管理障碍是新技术能否被采纳的决定性因素;管理障碍体现在三个方面:(1) 观念障碍,即迷恋原有技术、固步自封的观念阻碍知识和技术的更新;(2) 认识障碍,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新技术的认识障碍;(3) 决策障碍,即基于企业本身的层结构,决策人本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决策障碍的最大因素。研究发现,新技术的进入遵循“探索—学习—验证—再探索”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溢出与创业
    ——基于中国地区数据的研究
    林 苞
    2013, 34(09): 142-148.  DOI:
    摘要 ( 292 )  
    摘要:创业活动已经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的重要机制。但由于缺乏可靠的统计数据,对影响创业活跃程度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对创业与新知识生产的关系,还缺少实证的研究。利用中国经济普查中的地区数据,对影响创业活跃程度的因素进行了统计检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在地区层次上解释创业活动的模型,考虑了机会、资源与制度环境。发现R&D活动与创业活动的正向联系,支持“知识溢出创业”的理论,还发现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金融活跃程度与创业活动的正向联系。并对这些结果的政策与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FA的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项国鹏1,2,张 旭1
    2013, 34(09): 149-158.  DOI:
    摘要 ( 292 )  
    摘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其重要微观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选择产融结合。应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SFA模型,系统收集2005—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投入产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评估了这类企业的产融结合效率,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产融结合效率还不高,不同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劳动力对这类企业产出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资本;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对产融结合效率有正向影响,财务风险、参股比例、金融支持对产融结合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产权性质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不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所有制与创业战略导向
    ——基于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 林
    2013, 34(09): 159-171.  DOI:
    摘要 ( 300 )  
    摘要:选取2006—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创业型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创业战略导向的直接影响,以及两者关系如何受到企业所有制的调节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教育背景测量指标外,高管团队年龄、性别和职业经历的异质性均会对创业战略导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所有制和非国有企业所有制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创业战略导向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效应,且国有企业所有制下的调节效应大于非国有企业所有制。不过针对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分项测量指标分析结果却揭示,在不同的企业所有制下,不同高管团队异质性测量指标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多样化影响的研究回顾及路径分析
    崔 勋1,瞿皎姣1,张义明2
    2013, 34(09): 172-180.  DOI:
    摘要 ( 264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人力资源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避免,由此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如何对人力资源多样化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亟需解决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厘清人力资源多样化的影响。为此,首先对人力资源多样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人力资源多样化影响的路径框架,揭示出人力资源多样化是通过个体、群体、组织及三者交互作用的路径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行;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