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
    基于科学的创新
    陈 劲1,赵晓婷2,梁 靓2
    2013, 34(06): 3-7.  DOI:
    摘要 ( 447 )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我国已经在“基于技术的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未来需要重视“基于科学的创新”新模式,增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关注基于科学的学科建设,强调政府和企业对科学能力建设的投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科学创新视角
    黄淑芳
    2013, 34(06): 8-13.  DOI:
    摘要 ( 437 )  
    科学对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意义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显得更加突出,生物医药是一个强烈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产业。在现有“基于科学的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产业的具体特性,并结合现阶段产业创新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生物医药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找到相应的政策突破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政策与管理
    基于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变分析
    刘凤朝,刘 靓,马荣康
    2013, 34(06): 14-21.  DOI:
    摘要 ( 398 )  
    利用973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数据,绘制组织间科研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分析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973计划项目的科研合作网络整体上趋于聚集和连通,小世界特征逐渐显现;随着科研合作网络的成熟,以985高校为中心、大陆研究机构和非985高校为副中心的结构形态趋于稳定;基于973计划项目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科研合作网络呈现出由综合交叉、农业、人口和健康领域为主转变为以重要前沿学科、材料和信息领域为主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间接作用机理研究
    曾敏刚,吴倩倩
    2013, 34(06): 22-30.  DOI:
    摘要 ( 383 )  
    构建了以供应链设计和供应链整合为中介变量的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间接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62家制造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对信息共享、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整合及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存在三条间接作用路径,即“信息共享—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绩效”、 “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绩效”和“信息共享—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绩效”,这表明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确实可以通过以供应链设计和供应链整合为中介变量而间接地作用于供应链绩效,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共享的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R&D、R&D网络与R&D能力的互动演进
    ——跨案例的纵向比较研究
    李占强,李 广
    2013, 34(06): 31-43.  DOI:
    摘要 ( 450 )  

    回顾了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文献,研究了开放式R&D、R&D网络和R&D能力的关系,结合三家典型企业20年间的技术创新实践进行了跨案例纵向研究。研究表明:开放式R&D、R&D网络与R&D能力相互促进,R&D能力起先导作用;构建了一体化开放式R&D、R&D网络和R&D能力互动关系模型,此关系随时间发展演进;R&D能力是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并基于研究提出了相关命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管理
    电子商务模式模仿者与创新者竞争动态研究
    ——当当网和亚马逊中国竞争演变分析
    王砚羽,谢 伟
    2013, 34(06): 44-51.  DOI:
    摘要 ( 420 )  
    利用竞争扩散模型Lotka-Volterra分析了我国书籍网购市场中当当网和亚马逊中国这两个主要竞争者的市场竞争动态。从模型的分析效果来看,Lotka-Volterra模型在分析竞争性市场中更具有适用性,并且比Logistic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从分析结果来看,当当网在独占性市场的发展动力大于亚马逊中国,同时当当网在模仿创新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当当网和亚马逊中国的竞争关系为被捕食者—捕食者关系,并且当当网的进攻优势只是亚马逊中国反击能力的一半;当当网和亚马逊中国在近几年中将不会出现平衡点,两者差距将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德国创新系统的若干思考
    梁洪力1,2,王海燕1
    2013, 34(06): 52-57.  DOI:
    摘要 ( 393 )  
    国家创新系统;创新政策;科研机构;科技投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
    张延禄,杨乃定,刘效广
    2013, 34(06): 58-65.  DOI:
    摘要 ( 407 )  
    基于NK模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适应度景观,并运用仿真对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演化机制及其遭遇的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期和成长期的系统分别采用“随机性游走”和“适应性游走”演化机制;进入成熟期的系统只有将“长跳”和“短跳”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再制造的产品生态创新之演化博弈分析
    计国君,刘 华
    2013, 34(06): 66-75.  DOI:
    摘要 ( 407 )  
    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生态创新、再制造能够缓解产品生态设计要求和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责任带来的双重环保压力。借鉴哈耶克的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建立面向再制造的生态创新演化的分析框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内部和外部规则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围绕企业股东和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策略选择演化形成的内部规则存在条件性,这个条件可以从外部规则中得到满足,即要求政府承担更高的环保责任,并且激励更多的企业更快地向实施生态创新与再制造的策略演化。对于企业而言,除了遵守法规以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深层次地将产品的生态创新与再制造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管理
    产业集群中知识存储惯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知识管理的视角
    郭京京
    2013, 34(06): 76-82.  DOI:
    摘要 ( 387 )  
    已有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学习,忽视了对于集群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探讨。基于知识管理视角,提出了知识存储惯例的概念,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的知识存储行为进行系统刻画,进而探讨知识存储惯例强度和知识存储惯例多样性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存储惯例强度和知识存储惯例多样性对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海花1,蒋旭灿2,谢富纪1
    2013, 34(06): 83-90.  DOI:
    摘要 ( 382 )  
    以扎根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共享渠道、知识资源需求和知识资源池等四个维度均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叉作用关系。这一结论提示企业在获取外源知识时,既要明确不同因素影响效应之间的系统性与联系性,也要注意组织间知识共享提升措施之间的动态协同。最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提升策略,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发展
    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是体制复归,还是创新选择?
    程 郁,吕佳龄
    2013, 34(06): 91-101.  DOI:
    摘要 ( 405 )  
    以发展型政府和地方法团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究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的内在制度动因,认为“政区合一”体制反映了新阶段高新区创新功能提升和拓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在地方政府强烈的经济发展导向和依托地方政府建设高新区的制度安排下,有效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合理化制度选择。“政区合一”的体制造就了一个内部具有高度整合性的自主性经济官僚机构,能够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但在制度整合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僵性和发展路径的依赖也存在体制复归的风险。基于对广州国家高新区和青岛国家高新区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政区合一”体制可以有效支撑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效率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中间—最终产出效率视角
    陆正华,李瑞娜,钟 伟
    2013, 34(06): 102-111.  DOI:
    摘要 ( 394 )  
    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效率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基于中间—最终产出效率视角,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结合聚类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中间、最终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是中间产出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物质资本是最终产出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在三类区域中差异显著, 三大区域的中间产出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三大区域的中间、最终产出效率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管理
    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结构维度与评价指标研究
    王珊珊,武建龙,王宏起
    2013, 34(06): 112-118.  DOI:
    摘要 ( 378 )  
    随着全球产业技术标准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要素和竞争利器。在界定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内涵与特征基础上,从专利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划分了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结构维度,设计了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与量化规则,提出了加速我国产业技术标准化进程、推进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ICT产业成长能力评价研究
    李海超,衷文蓉
    2013, 34(06): 119-125.  DOI:
    摘要 ( 396 )  
    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以来,ICT产业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焦点领域。科学评价ICT产业成长能力,评判我国ICT产业所处的国际地位,明确存在的差距,并发挥比较优势,实现IC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建立了ICT产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ICT产业成长能力进行实证评价,以期为ICT产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管理
    我国管理学研究与企业实践脱节问题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期刊文献的分析
    刘松博1,姜 丽1,许惠龙2
    2013, 34(06): 126-130.  DOI:
    摘要 ( 401 )  
    从管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即管理研究者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管理实践者所需信息资源的角度出发,在中国特定的情境下,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期刊为样本,运用文献统计法对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脱节,但是脱节的程度呈降低的趋势,修正了对于二者脱节现象过于悲观的一般感性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余绍忠
    2013, 34(06): 131-139.  DOI:
    摘要 ( 384 )  
    创业资源的获取、整合及利用贯穿创业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动态环境下创业资源提升创业绩效的机理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构建了创业资源对创业绩效影响的权变作用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典型经济板块的高新技术创业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检验了相关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创业资源(包括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政策资源)对创业绩效直接产生影响;就环境动态性而言,在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政策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均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而在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对创业绩效影响中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
    影响研究:破坏性创新视角
    伍 勇1,2,梁巧转1,魏泽龙1
    2013, 34(06): 140-151.  DOI:
    摘要 ( 383 )  
    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两个不同维度之间的组合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共提出了三组假设,以201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组合关系对企业绩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研究拓展了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视角,解释了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冲突,提出了中国企业实现创新路径突破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认知多样性和个体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以社会网络和关系性人口学为视角
    杨 鑫,贾良定,蔡亚华,尤树洋
    2013, 34(06): 152-162.  DOI:
    摘要 ( 406 )  
    在团队多样性的领域,已有研究提出认知益处与团队整合之间的矛盾:社会认知视角认为团队的多样性会产生知识池,从而为团队带来认知益处;社会认同理论却认为团队的多样性会导致冲突的产生,降低了团队的整合能力。基于两视角整合的模型,试图通过个体的社会网络来探究个体的差异性,进而揭示整合模型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团队认知多样性和成员创造力的跨层次关系中,成员的社会网络与其工作团队间人口统计特征差异性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满意的动力机制:比较、公平、满意
    于海波1,郑晓明2
    2013, 34(06): 163-171.  DOI:
    摘要 ( 350 )  
    薪酬满意度的动力机制是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三地多家企业3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薪酬满意度与薪酬比较、组织公平感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薪酬比较包括自我比较、本单位比较、外单位和家庭比较三个因素。结构方程建模的结果显示,薪酬比较中的自我比较、外单位和家庭比较通过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薪酬满意度的四个维度,得出薪酬管理中薪酬满意度“比较—公平—满意”的动力机制;分配公平比程序公平的中介作用大;薪酬比较对薪酬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机会、员工争夺与员工离职创业研究
    吴兴海1,马 俊2
    2013, 34(06): 172-180.  DOI:
    摘要 ( 384 )  
    基于员工争夺的视角,为员工离职创业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在给定员工持有新机会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既有企业和风险投资者争夺员工的博弈模型,揭示了员工争夺是影响员工离职创业的重要机制,并给出了该机制影响员工离职的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