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第八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及演化
    ——基于华为、思科和朗讯模式的跨案例研究
    董洁林1,2,3,李 晶1,2
    2013, 34(03): 3-12.  DOI:
    摘要 ( 711 )  
    摘要:技术创新模式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以创新模式的开放度和创新成果的新颖度为维度构建了一个四象限图,把公司分为“开放型创新者”,“封闭型创新者”,“开放型改进者”和“封闭型改进者”,然后对三家世界顶级通信设备公司朗讯、思科和华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基于案例研究认为,企业创新模式早期就基本成型,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创业团队的选择决定其创新模式,而后来企业创新模式仍然带有早期模式的核心特征。创新模式后来的演化在一些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呈现以下规律:(1) 由于公司现存结构、流程和文化的制约,“开放者”和“封闭者”之间有一道鸿沟,企业创新模式的开放程度可以有一些微调,但跨越这个界限很难;(2) 企业在创新新颖度的自然移动方向是从较高的新颖度到较低的新颖度,沿相反方向移动需要很多努力和外部机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自主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面板数据
    何郁冰1,2,曾 益1
    2013, 34(03): 13-22.  DOI:
    摘要 ( 530 )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的自主度和开放度及其协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以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这些理论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但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明显,另外,开放式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需要平衡开放的程度与自主的程度。相比单纯的自主创新或开放创新,基于开放与自主协同的开放式自主创新对中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聚集性、连通性与企业知识创新
    ——基于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联盟关系网络分析
    赵 炎,郑向杰
    2013, 34(03): 23-32.  DOI:
    摘要 ( 532 )  
    摘要:企业联盟网络结点的非冗余联接与聚集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提高了知识转移的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潜在的影响。构建了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企业联盟关系网络,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网络聚集性、连通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的到达率会促使更多的创新产出,集聚系数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明显,但是集聚系数对到达率水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政策与管理
    技术来源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基于中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冯志军1,陈 伟2
    2013, 34(03): 33-41.  DOI:
    摘要 ( 601 )  
    摘要: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区域战略联盟绩效关系研究
    宋铁波,钟 槟
    2013, 34(03): 42-50.  DOI:
    摘要 ( 493 )  
    摘要:整合资源基础观与制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联盟伙伴资源互补性与活动协作性的前因(区域间制度距离)、后果(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的深度挖掘,揭示了跨区域战略联盟成员所属区域间制度距离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跨区域战略联盟资源互补收益与成员所属区域间制度距离呈倒U型关系;跨区域战略联盟活动协作成本与成员所属区域间制度距离正向相关,且边际活动协作成本递增;跨区域战略联盟绩效与区域间制度距离呈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管理
    集群企业内外商业、技术网络关系嵌入对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
    向永胜1,2,魏 江1
    2013, 34(03): 51-57.  DOI:
    摘要 ( 499 )  
    摘要:对网络嵌入作用的主流研究中,具有越来越注重情境化的趋势。以原生型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嵌入的两种重要网络类型:商业网络和技术网络,并将企业规模的差异作为重要的情境变量,纳入到分析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集群内外的商业网络和技术网络的关系强度,对集群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在作用方向和程度上亦有明显区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投入和人员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基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较研究
    马文聪1,侯 羽2,朱桂龙2
    2013, 34(03): 58-68.  DOI:
    摘要 ( 553 )  
    摘要:从2009年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上报的企业数据库中选取263家企业,探讨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人员激励(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样本和新兴产业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传统产业中,只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产业中,薪酬激励对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柔性、信息能力和创新方式——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刘景东1,2,党兴华1,杨敏利1
    2013, 34(03): 69-79.  DOI:
    摘要 ( 513 )  
    摘要:技术创新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建构,而是一种以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的有效传导为纽带的组织和制度建构。将组织柔性、信息能力、技术创新方式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以我国相关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柔性的信息获取能力、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是不同的,信息能力对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方式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是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并非是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教管理
    大学学科水平评价之辨析
    朱 明1,2,杨晓江1
    2013, 34(03): 80-88.  DOI:
    摘要 ( 485 )  
    摘要:提出大学学科水平评价问题,梳理了这类评价发展脉络,围绕“知识”核心对学科水平作了新的解读,强调对其理解的全面性,并利用S型Logistic曲线辨析了评价可选择的发展、比较和周期三种路径及其特点,进而从学科的知识和组织二维形态入手,进一步点明评价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赵丽梅1,2,张庆普1
    2013, 34(03): 89-99.  DOI:
    摘要 ( 469 )  
    摘要:结合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经费支持和科研管理的实践,系统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成果的未来收益)应该成为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团队的经费支持应该成为机制设计的补充措施。采用动态分析的视角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动机分为声誉建立和声誉获利两个阶段。在声誉建立阶段,团队成员对知识创新成果未来收益进行预期而选择相应的努力水平,而声誉获利阶段是成果收益的实现阶段,同时又对未来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预期。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科研资助的实践,提出“当期资助与未来奖励”并存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以强化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管理
    基于负担贡献模型中国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包国宪,李 毅
    2013, 34(03): 100-108.  DOI:
    摘要 ( 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价值链分割的产业集群不完全转移及升级研究——以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为例
    胡汉辉,赵红英,陈金丹
    2013, 34(03): 109-115.  DOI:
    摘要 ( 484 )  
    摘要:产业集群的转移与升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基于价值链的可分割特性,阐述了产业集群转移的内涵,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不完全转移过程,讨论了集群不完全转移过程中的升级途径以及不完全转移和升级后新老集群间关系的三个主要特征。基于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还对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的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管理
    新企业网络能力的高阶维度结构及对创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伟铭1,2,黎春燕1,杨 丹2
    2013, 34(03): 116-125.  DOI:
    摘要 ( 469 )  
    摘要:采取整群随机方式抽取我国219个新企业样本数据,在中国情境下对新企业网络能力的维度结构及其对创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企业网络能力具有高阶多维度结构,并且可以识别为任务执行和胜任资质两个维度。同时,它们又可以再细分为特定关系任务执行、跨关系任务执行、社会胜任资质和专业胜任资质四个子维度。网络能力对新企业成长性绩效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任务执行与胜任资质维度均有助于提高新企业成长性绩效,且胜任资质的影响作用更为强烈。实证检验了新企业网络能力的高阶维度结构及其对新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导向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
    李泓桥
    2013, 34(03): 126-135.  DOI:
    摘要 ( 470 )  
    摘要:以641家制造业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创业导向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及其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三个构成维度均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通用性互补资产和专有性互补资产均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且专有性互补资产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
    重大项目实践、组织学习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孙 锐1,张文勤2
    2013, 34(03): 136-144.  DOI:
    摘要 ( 490 )  
    摘要:加快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基于前期调研,提出创新、创造过程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动态创新能力培养定位,围绕典型企业相关实践做法,分析了重大项目实践、组织学习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模型及相关策略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与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房宏君1,戴艳军2
    2013, 34(03): 145-152.  DOI:
    摘要 ( 465 )  
    摘要: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影响是国内外理论学者和实践管理者所积极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北京、郑州、大连等地的数十家科技企业为研究样本,开展了二者关系的模型构建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与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皆由不同维度构成,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基于HRM氛围的过程范式
    宋 典1,汪晓媛1,张伟炜2
    2013, 34(03): 153-161.  DOI:
    摘要 ( 462 )  
    摘要:由于个体认知差异等原因,即使是同样的人力资源(HR)实践,员工的解释也会不尽一致,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就更难以保证一致,HRM对组织绩效的提升作用也就难以保证。为了保证员工心理和行为的相似性,就必须让HRM具备独特性、一致性、共同性等特征,在组织内部形成强HRM氛围,此方面的研究被称为过程型HRM理论范式。首先对过程型HRM研究范式的起源和核心概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过程型HRM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过程型HRM研究范式的理论意义和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结构特征对产品创新团队绩效的跨层次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齐旭高1,齐二石1,周 斌2
    2013, 34(03): 162-169.  DOI:
    摘要 ( 562 )  
    摘要:立足我国当前制造企业产品创新团队使用的普遍性和绩效提升困难性的管理实践,以企业层组织结构特征四维度为解释变量、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影响产品创新团队绩效的跨层次概念模型,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我国83家制造企业326个产品创新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跨层次分析。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特征各维度均对产品创新团队绩效产生跨层次影响;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在组织结构集权化程度、柔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扁平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规范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董事会人力资本、CEO权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周 建1,2,金媛媛1,2,袁德利1,2
    2013, 34(03): 170-180.  DOI:
    摘要 ( 490 )  
    摘要:为了探索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原因,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了董事会人力资本、CEO权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较大的CEO权力负向调节这种关系;董事会人力资本广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和CEO权力的交互影响是导致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