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诉讼过的专利是有价值的吗?——基于LED诉讼专利的引用网络分析
    刘瑞荣 赖奎魁 林建余
    2018, 39(01): 3-16. 
    摘要 ( 461 )  
    通过构建LED诉讼专利的区域引用网络、机构引用网络和技术领域引用网络,深入分析网络的结构性质和技术知识的流动,提出了一种以诉讼过的专利为切入点分析引用网络知识流的新思路。共分三个阶段实施:收集和清洗数据;构建矩阵,建立网络;网络分析。网络分析包括可视化分析、拓扑结构分析和节点中心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引用网络的度分布都遵循幂律分布,属于无标度网络。美国、日本、荷兰、德国和韩国是区域引用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机构引用网络中最重要的是Philips,Cree,Nichia,Osram,Seoul Semiconductor 和GE,技术领域引用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则是H01L、F21V和H05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AO结构语义挖掘的新兴技术演化轨迹研究
    李欣 谢前前 黄鲁成 吴菲菲
    2018, 39(01): 17-31. 
    摘要 ( 377 )  
    如何揭示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形成过程中的技术性能渐进变化脉络和技术演化轨迹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对于企业或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研发战略议题。针对目前在新兴技术演化轨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即专利引文信息存在的滞后性且未反映专利文献中的非结构化文本内容,以及关键词不能深入反映专利文献表达的技术主题和揭示技术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等问题,在改进Subject-Action-Object(SAO)结构语义挖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SAO结构语义挖掘的新兴技术演化轨迹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首先以专利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抽取专利摘要中的SAO结构,构建基于SAO结构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模型挖掘新兴技术专利文本中的语义信息;其次利用语义相似度算法对专利文本进行聚类,通过对新兴技术不同专利技术主题的SAO结构相似性来分析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揭示新兴技术形成过程中的技术性能渐进变化脉络和技术演化轨迹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最后,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实证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跨国专利申请网络的拓扑特征及顶层结构
    周游 谭光荣 孙天阳
    2018, 39(01): 32-45. 
    摘要 ( 235 )  
    基于1996—2015 年全球62 国往来专利申请数据,分4 个阶段构建了全球跨国专利申请完全网络,并从中提取顶层排
    名网络(Top1 网络),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全球跨国专利申请的社群结构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 全球跨国专利申请活动
    日益频繁且其完全网络存在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美国、日本及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在
    全球跨国专利申请完全网络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中国在网络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 全球跨国专利申请顶
    层排名网络存在明显的社群结构,但社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且网络中小社群逐渐融汇成大社群。(3) 全球跨国专利申请
    表现出极强的集中性和垄断性,美国、德国和日本对全球跨国专利申请顶层排名网络的社群演化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以中
    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在顶层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对顶层网络社群结构的影响力有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中国无形资产测度及其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影响的研究
    张俊芳 郭戎 郭永济
    2018, 39(01): 46-54. 
    摘要 ( 317 )  
    无形资产对加速生产率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无形资产的测算难度较大,通常只能估计出其间接影响。结合中国实际,借鉴与改进了国际接轨的实证研究方法,首次测度了中国无形资产的总量、增速,以及在GDP中的比重。同时,通过对传统索洛模型的改进,测度了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无形资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无形资产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20%;且无形资产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但中国无形资产投资结构仍然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投资效率有待提高。此外,无形资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相当显著,到2012 年达到28.2%,且引入无形资产后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样本期内平均达到5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深度、网络特征与知识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
    唐青青 谢恩 梁杰
    2018, 39(01): 55-64. 
    摘要 ( 305 )  
    知识创新是主体开展一切创新活动的根本,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基于吸收能力的观点,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从外部知识利用的角度研究了知识深度和知识创新的曲线关系,以及主体不同的网络特征下这一关系的动态变化。文章以国内202 位管理学领域学者2007—2016 年发表的高水平国际论文数据为样本,负二项面板回归结果表明:知识深度与知识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主体所处的网络规模和关系嵌入强度均能削弱这种曲线关系。网络规模越大,知识深度与知识创新的倒U型关系越平缓;关系嵌入强度越强,知识深度与知识创新的倒U型关系越平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全球网络中的标准必要专利——新兴经济体的视角
    Dieter Ernst
    2018, 39(01): 65-83. 
    摘要 ( 171 )  
    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可能阻碍有关标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标准必要专利相关市场的缺陷不断约束着大大小小的标准使用企业,这些企业也越来越反对这种形式的“技术税”。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标准必要专利研究应当增加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第二,将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在深入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时遇到的挑战纳入对标准必要专利的分析中。强调了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和层级本质,区分了网络中的旗舰企业和不同层次的网络供应者,讨论了“贸易收益”经济发展原则。“贸易收益”原则对国家创新政策(尤其是在专利和标准方面)施加的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制约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对标准必要专利治理缺陷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初步研究议程,以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或全球创新网络中可能面临的影响。在结论部分,使用来自标准开发组织和竞争政策的说明性例子来回顾应对某些市场失灵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TMT异质性、期望落差与企业冒险变革行为
    陈伟宏 钟熙 宋铁波
    2018, 39(01): 84-97. 
    摘要 ( 286 )  
    期望落差状况下企业倾向于“穷则思变”还是“墨守成规”?前期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一个重要原因是前期研究忽视了TMT异质性的影响。为此,综合企业行为理论与高层梯队理论的相关观点,以2009—2015 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TMT异质性、期望落差与企业冒险变革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历史期望落差时,拥有较大的TMT年龄异质性与TMT职能背景异质性,降低了历史期望落差扩大时企业实施冒险变革行为的可能性;拥有较大的TMT性别异质性与TMT任期异质性,则提高了历史期望落差扩大时企业实施冒险变革行为的可能性;TMT教育水平异质性则对历史期望落差与企业冒险变革行为之间关系无显著影响。而当企业面临行业期望落差时,拥有较大的TMT性别异质性、TMT任期异质性以及TMT职能背景异质性,提高了行业期望落差扩大时企业实施冒险变革行为的可能性;TMT年龄异质性与TMT教育水平异质性则对行业期望落差与企业冒险变革行为之间关系无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傅宇 崔维军 韩硕
    2018, 39(01): 98-106. 
    摘要 ( 309 )  
    采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2012)中国制造业企业板块的截面数据,考察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而言,与供应链企业的合作研发比其他形式的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企业合作研发程度越高,其合作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越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盟关系的多样性对企业创新平衡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双龙
    2018, 39(01): 107-117. 
    摘要 ( 177 )  
    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平衡是企业兼顾当前和未来竞争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有研究更是表明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平衡对于组织绩效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当前少有研究同时分析不同的创新平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两年多的纵向数据,在界定企业不同创新平衡模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企业联盟关系多样性对双元创新平衡和间断创新平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联盟关系的多样性对于双元创新平衡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但对间断创新平衡没有影响作用;联盟关系的多样性均通过外部知识获取而间接地影响双元创新平衡与间断创新平衡。此外,联盟企业的竞合与联盟关系多样性均高的时候对间断创新平衡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权性质、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风险承担
    佟爱琴 李孟洁
    2018, 39(01): 118-126. 
    摘要 ( 214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用我国2008—2015 年间的沪深A股2319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不同产权性质背景下,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监督”和“更多资源”效应,减少经理人的短视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后,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在控制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对其“走出去”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焦媛媛 付轼辉 沈志锋 孙静
    2018, 39(01): 127-142. 
    摘要 ( 336 )  
    “走出去”意愿是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行动的前提,而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是影响其“走出去”意愿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不强的现状,以社会关系网络为理论基础,剖析了中小企业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和构成,对以往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量表进行了验证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中小企业政企关系网络、中介组织关系网络、集群关系网络、战略联盟关系网络和内部关系网络5 种子网络对其“走出去”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待其内部关系网络以及其嵌入不同类型的其他社会关系网络存在“差序格局”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外部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究
    陈朝月 许治
    2018, 39(01): 143-153. 
    摘要 ( 281 )  
    开放式创新中关于外部技术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关于外部技术获取不同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将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分为:基于科学、基于市场和引进购买,采用广东省2010—2013 年高新技术民营企业4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部技术获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其中引进购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基于科学和基于市场的外部技术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内部研发支出在外部技术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积极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理机制视角下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一 李刚 冯泰文
    2018, 39(01): 154-167. 
    摘要 ( 162 )  
    从治理机制的视角,提出了信任、承诺和专有性资产投资对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关系模型,并基于214 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予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对客户的信任和承诺,以及企业为维护与客户的关系所作的投资都对客户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相比以专有性投资为代表的契约型治理机制来说,以信任和承诺为代表的关系型治理机制会更有效的促进客户参与;两类治理机制存在对客户参与的协同作用,即相比单独的利用承诺以及专有性的投资,当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会对客户参与产生更大的影响;企业对客户的信任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承诺,也会通过专有性的资产投资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承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海归创业网络、资源获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侯佳薇 柳卸林 陈健
    2018, 39(01): 168-180. 
    摘要 ( 183 )  
    在114 位海归创业者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包含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海归创业者国内、外创业网络强度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海归创业者的国外创业网络强度与国际先进知识资源的获取正相关,国内创业网络强度与企业资产资源与知识资源的获取也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年龄负向调节海归国外创业网络强度与知识资源获取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国内创业网络强度与知识资源、资产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知识资源与资产资源获取在海归国内、外创业网络与企业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