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战略与政策
    政策文本计量视角下中美两国中小企业政策对比研究
    赵筱媛 赵勇 赵康
    2017, 38(12): 3-11. 
    摘要 ( 226 )  
    系统收集中美两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经过分类、标引、加工形成包含829 份中国中小企业政策文本的研究数据集和包含363 件美国中小企业法律与政策文本的研究数据集。采用政策文本计量方法,在统一的分类框架下对中美两国中小企业政策进行计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中国中小企业政策缺乏法律依据性,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政策的发布机构相对分散,需构建“核心机构+支撑机构”的中小企业管理与服务体系;政策专指性、专用性存在不足,需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缺乏多方资源整合,需建立多元协作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科学关联度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及创新质量研究
    李扬 樊霞 章熙春
    2017, 38(12): 12-25. 
    摘要 ( 157 )  
    从产业科学关联度出发,将我国31 个行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两种类型,并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模型对两类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及创新质量进行了差异和时间演化分析,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基于科学的产业的发展困境提出政策性建议。结果发现,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科学关联度不高,且不同行业间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存在失衡。基于科学的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强度较低但创新质量更高,基于技术的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强度高但创新质量低下;基于科学的产业受环境动态性的影响较大,合作重心的逐渐下移导致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整体质量难以提升;我国两类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特征已经形成聚类效应,并且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成本”视角的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演化阶段研究
    刘建华 孟战 姜照华
    2017, 38(12): 26-36. 
    摘要 ( 141 )  
    基于技术体系演化的“要素—结构—功能—成本”视角,使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检索出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专利数据,通过关键词提取工具对全部专利文本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镍氢电池以及结构组成部件是其核心要素;然后对丰田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新要素突现——镍氢电池的突现”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丰田1998—2016 年间的镍氢电池专利数量占全球专利数量的比例分析了丰田在镍氢电池领域的优势,进而分析了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领域、电池领域、系统安装与布置领域等核心技术开发领域占据明显的优势。最后,对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演化的4 阶段“新要素突现—新结构涌现—功能显著提升—成本显著下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管理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探寻科学基金文化:制度讲述背后的常人方法学
    王程韡
    2017, 38(12): 37-49. 
    摘要 ( 255 )  
    界定、理解乃至感受“科学基金文化”一直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既有研究在其“应然”上的讨论也终难跳脱“提法政治”之嫌。在回顾理解科学相关文化之方法论的基础上,研究充分利用两次“科学基金文化”征文活动的“破坏实验”,“跟随行动者”去探究应征文稿中制度讲述背后的常人方法学。发现“科学基金文化”构成的本质性原则是同本位主义和平均主义的历史决裂。因此文化之所“非”,如不是单位福利,不是纯“蓝色天空”,不是衙门的信条远比其所“是”要来的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企业道德和能力对企业声誉评价的影响研究
    谭继舜 于斌 曹倩
    2017, 38(12): 50-60. 
    摘要 ( 146 )  
    企业声誉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焦点,基于企业能力声誉和道德声誉两个企业声誉维度的构念,结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在企业声誉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企业能力和道德线索呈现、关注和解释时存在的一些一般性认知心理规律。研究表明,企业声誉线索的呈现顺序影响企业声誉评价,在所有积极线索中评价者更倾向关注能力积极强线索,在所有消极线索中评价者更倾向关注道德消极强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宏蕾 孙健敏
    2017, 38(12): 61-73. 
    摘要 ( 135 )  
    基于来自60 个部门的366 份领导—员工有效配对样本,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探索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创新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并考察了部门正式化的调节作用。运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1) 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自主性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 正式化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自主性的关系,当正式化水平较高时,高绩效工作系统正向影响自主性,但当正式化水平较低时,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4) 正式化也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自主性影响创新行为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成果产业化中的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以中央企业为对象的扎根研究
    王冬冬 钱智超
    2017, 38(12): 74-83. 
    摘要 ( 103 )  
    主要考察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的本质特征及作用机理,围绕着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是什么和如何影响产业化动力两个问题展开。由于目前缺乏对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的系统考察,因此选择6 个中央企业的6 个典型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为案例样本。在规范的信息收集和数据编码基础上,通过典型事件的要素提炼、形态描述和机理分析,对技术成果产业化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界定实践与办法进行了内涵界定,并给出了其影响科技人员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动力的作用机制模型。贡献在于:(1) 提出了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的概念;(2) 发现知识产权创业式界定通过资源再组合和实施成本来影响技术成果产业化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企业转型研究:从市场驱动到驱动市场
    臧树伟 胡左浩
    2017, 38(12): 84-96. 
    摘要 ( 121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纷纷通过驱动市场转型重构竞争优势。从动态能力视角对企业驱动市场转型问题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动态能力是确保企业成功实现由市场驱动向驱动市场转型的关键,随着动态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将逐渐完成风险感知、价值重构、持续完善等几个重要转型阶段。此外,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企业实施驱动市场转型过程中,顶层设计能力、思维革新能力、环境应变能力、渠道拓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变革能力等因素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突变级数法和动态模型的区域企业柔性评价
    张玉喜 张倩
    2017, 38(12): 97-108. 
    摘要 ( 103 )  
    根据创新型企业特点,将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柔性分为治理柔性、创新柔性、财务柔性和经营柔性四个方面。以2007—2014 年208 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为样本,基于突变级数法及动态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柔性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柔性水平整体较高,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东部经济区企业柔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不足;中部经济区企业柔性稳定性较强,但部分省份出现负增长趋势;西部经济区企业柔性较弱,且动态发展趋势差异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认知、外部环境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影响研究
    魏泽龙 王舒阳 宋茜 张琳倩
    2017, 38(12): 109-123. 
    摘要 ( 138 )  
    基于战略认知理论,分析了认知整体倾向和认知组合水平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包容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8 家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整体倾向与商业模式新颖性呈倒U型关系;认知组合水平与商业模式新颖性呈正向促进关系。当认知整体倾向水平较低时,环境动态性与环境包容性均增强了其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促进作用;当认知整体倾向水平过高时,环境动态性削弱了其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抑制作用,而环境包容性则增强了其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抑制作用;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包容性均增强认知组合水平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技术扩散效应下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
    张彩江 覃婧 周宇亮
    2017, 38(12): 124-132. 
    摘要 ( 221 )  
    将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分为技术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AG方法考察高技术产业技术跨区域扩散效应,提出技术扩散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3 种类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和互补性)对区域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技术辐射作用加强,东中部地区技术交流密切;专业化、多样化分别抑制、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活动,互补性不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生产的倾向;从价值链视角看,区域创新投入开发阶段比成果转化阶段更具有空间依赖性,但创新投入开发阶段缺乏产业市场化的引导,存在技术扩散障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网络嵌入视角下创业者外部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
    张浩孙新波
    2017, 38(12): 133-147. 
    摘要 ( 103 )  
    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针对这一问题,从网络嵌入的视角考察了创业者外部社会资本构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引入创业者机会感知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 创业者外部社会资本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网络强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不显著;(2) 创业者机会感知能力正向调节网络强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但对网络规模、网络资源与创业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创业者知识整合能力正向调节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但对网络强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团队互动的视角
    赵莉 罗瑾琏 钟竞 管建世
    2017, 38(12): 148-160. 
    摘要 ( 156 )  
    双元领导呼应了当前不确定性环境下为满足矛盾和竞争需求对现代领导理论提出的新诉求。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和社会交互理论,采用52 名团队领导与266 名成员配对数据,探讨了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团队建言的中介作用和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建言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创造力间起中介作用;团队认同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建言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性工作、心理授权与员工创造力: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
    齐昕 刘洪 张晶晶
    2017, 38(12): 161-180. 
    摘要 ( 158 )  
    对于柔性工作是否有助于员工创造力提升,现有研究存在两种相反的结论。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认为柔性工作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取决于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的心理授权水平;而员工心理授权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组织提供的柔性工作与员工需求之间的匹配。以长三角地区的16 家企业256 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运用多项式回归和三维响应面分析,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柔性工作的组织供给与员工需求相匹配时,员工的心理授权比不匹配时更高,进而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且相对于低水平匹配而言,高水平匹配时的员工心理授权与创造力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