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
    创新战略与管理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
    和平创新视角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补充
    黄江 陈劲
    2018, 39(12): 3-16. 
    摘要 ( 1480 )   PDF(883KB) ( 1409 )  
    一国的和平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也取决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和平、军事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和平创新概念的理解,并尝试提出未来国家和平创新体系和国家和平创新能力的建设方向。从理论上探讨国家如何通过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和开放包容的和平创新,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评价改革与发展40 年——以基金委同行评议和中科院研究所综合评价为例
    徐芳 龚旭 李晓轩
    2018, 39(12): 17-27. 
    摘要 ( 1441 )   PDF(821KB) ( 1337 )  
    “科学的春天”至今已40 年,科研评价也经历了改革与发展的40 年。在回顾我国科研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基金委项目评审的同行评议和中科院研究所综合评价这两个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科研评价实践,进而总结我国科研评价改革与发展40 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学40 年研究主题变迁——基于特征最大化F指标的文本内容分析
    陈悦 Jean-Charles Lamirel 刘则渊
    2018, 39(12): 28-45. 
    摘要 ( 1359 )   PDF(7815KB) ( 1284 )  
    基于F指标的特征最大化的GNG聚类方法,对科学学研究文献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绘制了中国科学学近40 年的研究主题结构图谱,并附以论文发表时间和作者辅助信息的外生标签梳理出中国科学学研究主题的变迁。这种结合了F 指标特征最大化无监督学习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科学学研究在近40 年逐渐走向成熟,从学科一般属性探讨转向相关学科与知识结构分析,从定性分析转向偏重于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从科学的一般社会功能研究转向更为具体的经济功能和战略功能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科学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基于InCites数据库的研究
    孙瑶 王贤文
    2018, 39(12): 46-53. 
    摘要 ( 1405 )   PDF(1642KB) ( 1220 )  
    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上科学论文产出的增长趋势以及国际地位变化,以期评价现有科研机构能力水平,为科研评价和科研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基于InCites 数据库获取的1980—2017 年中国国际科学论文产出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我国科学论文的产出总量、总被引次数以及标准化引文指标3 项指标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这3 项指标在世界科研版图中的地位变化。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科学论文产出的3 项指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最终保持平稳。产出量与被引次数排名逐年升高,但标准化引文指标排名波动较大,且远低于其他指标排名,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工程学发展程度最好,医药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政府对基础研究注意力配置——基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1985—2018年)的话语分析
    王楚君 许治 陈朝月
    2018, 39(12): 54-66. 
    摘要 ( 1432 )   PDF(2576KB) ( 1307 )  
    注意力代表政府决策者对特定议题的关注,注意力变化是政策制定及其变迁的基本原因。基础研究注意力是基础研究进入议程设置,进而出台配套政策、给予政府投入的前提。基于注意力理论,探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央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注意力配置过程机制。以1985—2017 年33 份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权威文本分析,结果表明:(1) 中央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注意力经历了震荡上升到震荡下降的过程,目前政府对基础研究尚未形成稳定长效的关注;(2) 政府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已逐渐形成从二分到系统的思路;(3) 要提高中国基础研究强度,中央及地方政府要逐渐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的重点,对政府研发结构进行系统调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技评价研究40 年:历史演进及主题演化
    汪雪锋 张硕 刘玉琴 乔亚丽 韩晓彤 黄恒
    2018, 39(12): 67-80. 
    摘要 ( 1404 )   PDF(9696KB) ( 1189 )  
    科技评价是政府进行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为厘清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学者围绕科技评价做了哪些研究工作以及研究主题的变迁过程是否与我国科技评价改革之路相伴而行,文章以CNKI 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系统分析了科技评价领域的研究主题分布及其演化,进而挖掘其研究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在科技评价领域的研究总体上与科技评价改革方向一致,有关评价方法的研究一直贯穿始终,但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存在明显差异,探索阶段(1979—1993 年)的研究侧重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估;规范阶段(1994—2006 年)的研究热点从项目评估到绩效评价逐渐过渡,侧重于科学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而完善阶段(2007—至今)的研究侧重于绩效评价以及对各类评价方法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科技评价改革动向就未来的研究侧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科技评价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基于竞争者导向的再创能力形成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
    邹波 武红玉 郭峰 李艳霞
    2018, 39(12): 81-93. 
    摘要 ( 1459 )   PDF(799KB) ( 1364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2.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者吸收能力、双元创新战略对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
    潘宏亮
    2018, 39(12): 94-110. 
    摘要 ( 1477 )   PDF(857KB) ( 1360 )  
    创业者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创立和运营的核心,其吸收能力已成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中关键要素。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以216 份天生国际化企业为数据样本,探究了创业者吸收能力、双元创新战略对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创业者吸收能力的三维度识别外部知识、同化外部知识、利用外部知识分别对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双元创新战略分别在识别外部知识以及同化外部知识与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但双元创新战略对利用外部知识和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权质押出质企业和非专利权质押出质企业融资效率比较分析研究
    张红芳
    2018, 39(12): 111-122. 
    摘要 ( 1403 )   PDF(626KB) ( 1205 )  
    应用数据包络法通过DEA-BCC 静态模型和DEA-Malmquist 动态模型,从静态角度分析了2014 年—2016 年新三板上100 家专利权质押出质企业和100 家基础层以及100 家创新层非专利权质押出质企业的静态效率中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不同融资效率区间变化趋势,以及从动态角度分析了这些企业动态融资效率中全要素生产指数变动、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智能制造型企业商业模式演化机制案例研究
    钱雨 张大鹏 孙新波 张明超 董凌云
    2018, 39(12): 123-141. 
    摘要 ( 1548 )   PDF(1439KB) ( 1493 )  
    以沈阳机床为案例对象,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研究了智能制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商业模式的演化机制问题。结论表明:(1) 企业商业模式演化受到企业领导者与环境持续性互动影响,适应性、颠覆性和整合性驱动机制导致企业向智能制造型商业模式的演化。在智能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制造业企业技术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由单项促进到互补再到共生关系演化;(2)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商业模式演化主要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获取;(3)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驱动机制的作用实现了商业模式由被动适应型、主动适应型到主动创造型的演化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抗令创新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建言行为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作用
    吴颍宣 程学生 杨睿 施建军
    2018, 39(12): 142-155. 
    摘要 ( 1752 )   PDF(877KB) ( 1350 )  
    抗令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在分析抗令创新行为影响创新绩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国内45 个团队207 位知识工作者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团队成员的抗令创新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团队成员的建言行为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抗令创新行为能够提升团队的创新绩效,而且这一正向关系随着团队建言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增强。此外,团队的工作自主性能够强化团队建言水平对抗令创新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动视角下道德领导与主动性人格影响新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机制
    毛凯贤 李超平
    2018, 39(12): 156-176. 
    摘要 ( 1482 )   PDF(1075KB) ( 1325 )  
    从组织社会化研究的互动视角出发,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分析了道德领导与新员工主动性人格对新员工敬业度的直接影响与交互作用,并检验了主动社会化行为的中介作用。对172 位来自各类组织的新员工进行时间间隔2 个月的两阶段数据调查,结果表明,道德领导和新员工主动性人格对新员工敬业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完全中介道德领导与新员工敬业度的关系;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部分中介主动性人格与新员工敬业度的关系;道德领导和新员工主动性人格对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与敬业度均具有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