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栏:创新创业
    生态情境下双元网络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玲, 冯永春
    2021, 42(12): 3-18. 
    摘要 ( 86 )  
    双元网络拼凑成为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新创企业突破资源限制,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创业生态系统的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342份有效问卷,剖析探索式和利用式网络拼凑以及二者间的互补性和平衡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并检验吸收能力在上述作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探索式和利用式网络拼凑有助于新创企业绩效的提升;(2)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双元网络拼凑的互补性和平衡性有利于新创企业绩效的改善;(3)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吸收能力分别强化了探索式网络拼凑、利用式网络拼凑以及双元网络拼凑互补性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调节作用
    张秋实, 张莉芳
    2021, 42(12): 19-34. 
    摘要 ( 69 )  
    以沪深两市A股9 9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引入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存在门槛效应,当企业金融化水平达到62.44%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调节作用下,提前出现拐点现象,当金融化水平达到46.43%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的调节作用最明显,节能环保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新材料行业等3类相关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调节作用最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协同创新关系:主体协同与空间关联
    庄涛
    2021, 42(12): 35-48. 
    摘要 ( 43 )  
    在创新引领发展背景下,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强,多主体、跨区域、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关系与区域间的空间关联整合到同一理论框架下,运用京津冀各地发明专利数据,基于以互信息为基础的三螺旋算法,从创新主体间协同与省份间关联两个维度实证考查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关系。研究发现:(1) 京津冀三地创新梯度差较大,不平衡性没有显著改善,北京科技创新领先优势明显,河北近三年创新产出增速较快;(2) 大学与企业间的二维协同与大学、企业、科研机构间的三维协同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北京产学研三方协同关系紧密,天津、河北两地大学与企业间的二维协同程度较高;(3) 北京与天津的双边关联程度较强,北京与河北的空间关联近三年趋于紧密,天津与河北的空间关联较松散,京津冀三地间空间关联趋于紧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砥砺前行或中道而弃:创业逆境的认知效应及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研究
    龚亮华, 杨杰
    2021, 42(12): 49-63. 
    摘要 ( 37 )  
    创业唯艰,因而创业者的认知水平对其后续的创业决策和行为具有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对于创业认知的成因及其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对于特定情境下创业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却未引起重视。基于脚本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索逆境条件下创业者认知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创业坚持行为的影响与边界条件。通过对270名创业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逆境负向影响创业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准备脚本和能力脚本维度;创业认知及其能力脚本维度在创业逆境与创业坚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韧性不仅调节创业逆境与创业认知(能力脚本)之间的负向关系,而且调节了创业认知(能力脚本)在创业逆境与创业坚持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平台治理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治理创新
    阳镇, 刘畅, 季与点, 陈劲
    2021, 42(12): 64-78. 
    摘要 ( 75 )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高投入与低转化率的“悖论”。如何有效驱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提高转化率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对此,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及数字化虚拟平台的不断发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治理亟需从传统的知识管理视角迈向平台治理视角。基于双边市场结构下平台组织特征及其多重主体之间的网络化互补与协同效应,系统解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基本框架,厘清平台内各类生态位的构成主体与要素,并基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跨生态位互治与网络化共治理论,阐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治理机制,以期降低成果转化平台内双边知识用户的沟通互动成本、研发成本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成本,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终实现科研资源、社会资源配置的系统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地方政策研究:基于路径—工具—评价框架的PMC分析
    宋潇, 钟易霖, 张龙鹏
    2021, 42(12): 79-98. 
    摘要 ( 38 )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是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关键举措,2018年以来,17个省份陆续颁发了发展基础研究的专项政策。在此背景下,厘清地方发展基础研究的策略对各地完善基础研究政策体系和进一步开展政策效果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路径—工具—评价”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了地方基础研究政策路径和工具,并基于PMC政策指数模型对各省政策进行了评价,逐步回答了地方基础研究政策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和政策支持水平的问题。结果发现:地方基础研究政策从政策目标、基础设施、人才支持、研究布局、开放合作、创新环境和资助体系7个方面来规划基础研究发展。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呈现“保障工具>结构过程工具>资源工具>导向工具”的情况。在政策支持水平上,17个省份的基础研究政策跨越了4个评价等级,其中优秀级1个(5.88%)、良好级7个(41.18%)、合格级8个(47.06%)、不良级1个(5.88%),平均水平为合格级;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各省份基础研究专项政策的不足方面。最后,从提升基础研究政策支持水平、提升基础研究政策一致性水平和构建区域基础研究政策网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中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动态:追赶还是落后?
    柳卸林, 朱浪梅
    2021, 42(12): 99-112. 
    摘要 ( 62 )  
    中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是揭示区域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重要工具,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考察期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变化水平的静态分析,而鲜少从不同时期截面内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视角予以解释。为此,通过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应用于2007—2017年的中国除西藏地区之外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中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但其增幅呈波动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由技术进步转变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同时,每个时期构建最佳实践前沿的地区并非恒定,既可能来自于创新领先地区,也可能是创新跟随者和创新落后地区。此外,创新不一定带来技术的进步,但创新有助于创新跟随者和落后地区实现追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孵化知识溢出的效果与差异
    孙启新, 吴欣彦, 颜振军, 李建清
    2021, 42(12): 113-129. 
    摘要 ( 29 )  
    创业孵化是否促进了在孵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创孵机构内部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产业集聚在促进知识溢出的效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对创业孵化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孵化内部的专业化或多样化产业集聚均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溢出。深入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和人员流动在创业孵化形成知识溢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后发现,创孵机构内部的专业化集聚是否产生知识溢出不依赖于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多样化集聚形成知识溢出则需要较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投入。此外,研发投入对不同类型集聚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度存在差异性影响,专业化集聚形成的知识溢出随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而减少,多样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随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而增强。在人员流动的调节作用方面,多样化集聚产生知识溢出需要比专业化集聚更高的人员流入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机构衍生企业与母体资源关系的演变趋势及其能力进阶路径——基于单案例探索性分析
    李世杰, 赵婷茹, 李厚仪
    2021, 42(12): 130-144. 
    摘要 ( 34 )  
    基于兴科公司从母体香饮所内部网络的资源脱嵌为研究样本,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科研机构衍生企业与母体科研机构的依赖、冲突与调整为主线,采用动态视角,探讨科研机构衍生企业与母体机构资源关系相互演变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能力的进阶。结论表明:科研机构衍生企业在创建初期,主要通过技术嵌入、管理嵌入、业务嵌入和角色嵌入等4种形式嵌入到母体机构的内部网络中;随着衍生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母体机构资源嵌入将导致衍生企业生存能力的主观、客观、外部和内部刚性;而衍生企业可通过强化技术自主创新、避免管理认知障碍、构建外部网络市场、降低战略角色投入等路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战略决策能力,从而突破母体机构资源嵌入的刚性束缚实现能力进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多元化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视角
    杨博旭, 王玉荣, 李兴光, 张冰
    2021, 42(12): 145-162. 
    摘要 ( 29 )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利用上市公司财务、专利和市场化水平等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多元化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正式制度环境增强了技术多元化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作用,而非正式制度增强了技术多元化对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组合分析表明,当地区正式制度环境相对较为薄弱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与雇佣关系氛围的调节效应
    曹勇, 周红枝, 谷佳
    2021, 42(12): 163-176. 
    摘要 ( 84 )  
    工作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逐渐成为管理者和学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基于369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不同性质的工作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及雇佣关系氛围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挑战性压力有助于缩小心理距离并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阻断性压力会增加心理距离并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影响;心理距离分别在挑战性压力和阻断性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雇佣关系氛围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阻断性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雇佣关系氛围的调节效应是通过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实现,即雇佣关系氛围在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之间发挥了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