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
    樊春良
    2018, 39(09): 3-20. 
    摘要 ( 422 )   PDF(861KB) ( 251 )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很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案例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进步、制度学习和思想引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不仅帮助中国科学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视野,促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进展。本文对历史发展经验作了总结,提出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政策与中国产业发展40 年——基于演化创新系统分析框架的若干典型产业研究
    梁正 李代天
    2018, 39(09): 21-35. 
    摘要 ( 570 )   PDF(1015KB) ( 822 )  
    重点回顾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在回顾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6 个典型产业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后发国家成功实现赶超的关键不在于技术的外部获取,而在于本土创新主体自身能力构建这一客观规律。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后发国家创新政策演化模型,并由此指出,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产业,科技创新政策的重点、方式应有所不同。而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科技创新政策的过程中,最终落脚点应放在如何促进本土创新主体的能力构建之上,而在具体手段的选择上,则应当根据产业技术体制、市场体制、生态体系的不同而进行灵活组合与动态调整,从而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维”视角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分析
    杜宝贵 张焕涛
    2018, 39(09): 36-49. 
    摘要 ( 476 )   PDF(1398KB) ( 681 )  
    基于政策过程、政策内容和政策组织3 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对我国1978—2018 年6 月国家、部委及省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颁布的311 部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进行描述、统计与分析,从宏观层面解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探寻其历史演进机制与内在机理,总结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构过程、内容构成及运行样态的基本特质,并对政策体系的3 个维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发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的演进遵循了历史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企业的科学技术知识配置:回顾、趋势与展望
    蔡笑天 李哲 毕亮亮
    2018, 39(09): 50-60. 
    摘要 ( 437 )   PDF(1477KB) ( 226 )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因而需要将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融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载体,提升面向企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配置效率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演进历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从政策实践角度梳理40 年科技体制改革的演进历程,总结政策格局变动导致的面向企业知识配置的变化,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问题,建议政府从财政投入结构、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国际合作等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推动企业创造和利用知识资本、促进知识要素全球流动等方面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演变过程——基于扎根理论与加权共词分析法
    马玉新 吴爱萍 李华 王方
    2018, 39(09): 61-72. 
    摘要 ( 495 )   PDF(2160KB) ( 337 )  
    在对中国1995—2017 年的239 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原文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4 个阶段。运用扎根理论提取各个阶段的关键词,引入TF-IDF 加权技术和政策效力等级,分别为各个阶段的关键词和政策文本加权,借鉴余弦相似度的概念构建各阶段关键词加权共词矩阵。通过对各阶段加权共词网络的小团体分析,梳理了整体政策演进过程,分析出了6条规律,并依此针对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中外专利布局演变特征比较分析——IPC 小类层面的证据
    马荣康
    2018, 39(09): 73-86. 
    摘要 ( 494 )   PDF(1070KB) ( 272 )  
    对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以来的中外专利布局动态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国面向全球竞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专利战
    略。基于2007—2014 年中外在华国际专利分类(IPC)小类层面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内和国外专利布局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2007—2014 年间,国内IPC 小类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及极高水平类型的维持概率均低于国外,国内IPC 小类向相邻更高水平类型的正向转移概率更高,而国外则向相邻更低水平类型的逆向转移概率更高。分领域(IPC 8 个部)考察时,国内和国外IPC 小类在不同领域的维持概率和跨类型转移概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2007 年—2014 年,国外有大量IPC 小类向更低水平转移甚至退出,而国内在大部分IPC 小类始终保持积极培育和加强专利布局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关于标准必要专利与高质量专利关系的研究
    吴菲菲 米兰 黄鲁成
    2018, 39(09): 87-100. 
    摘要 ( 455 )   PDF(2388KB) ( 212 )  
    识别标准必要专利与高质量专利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高质量专利能否成为标准必要专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系”研究十分欠缺,为此提出了识别“关系”状态的新方法,即通过文本挖掘专利“技术词”,基于文本聚类划分技术领域和时域,揭示不同发展阶段标准必要专利及高质量专利的关系。结果发现:标准必要专利与技术以及综合效益两个层面高质量专利并无范畴上的内嵌关系,综合效益层面的高质量属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可能性较大;标准必要专利形成时间滞后于技术层面高质量专利,形成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与滞后时间呈L型关系;但早于综合效益层面的高质量专利,形成综合效益层面高质量专利的数量与滞后时间呈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高管团队经验与企业跨界成长战略:管理自主权的调节效应
    杨林 顾红芳 李书亮
    2018, 39(09): 101-119. 
    摘要 ( 521 )   PDF(858KB) ( 867 )  
    在企业跨界成长时代,高管团队经验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将发挥重要的前置影响作用,同时两者关系模式会受到不同管理自主权的差异性调节影响。选取中国沪深两市1219 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团队经验、管理自主权与企业跨界成长战略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异质性对企业跨行业成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中心性对企业跨区域成长战略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效应;不同层次的管理自主权均对高管团队经验与企业跨界成长关系产生了调节影响,其中资本密集度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与企业跨行业成长关系;企业所有制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与企业跨行业成长关系,但负向调节了高管团队职能经验中心性与企业跨行业成长关系;两职兼任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行业经验异质性与企业跨行业成长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薪酬激励、可用冗余和研发投入——兼谈高管团队稳定的情境影响
    朱芳芳
    2018, 39(09): 120-136. 
    摘要 ( 526 )   PDF(857KB) ( 851 )  
    利用我国2011—2015 年间沪深两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可用冗余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并基于高管团队稳定状况对以上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可用冗余与研发投入正相关;高管薪酬水平与可用冗余正相关,并会负向调节可用冗余与研发投入的正向关系;可用冗余会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当高管团队较稳定时,高管薪酬水平对可用冗余与研发投入关系所起的负向调节效应更加显著。在区分最终控制人性质后,发现以上结论均在非国企中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包容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及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钟竞 邓婕 罗瑾琏
    2018, 39(09): 137-148. 
    摘要 ( 855 )   PDF(885KB) ( 1230 )  
    包容型领导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型领导风格,主要强调尊重和满足下属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加深。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线性模型,探讨包容型领导对于团队绩效及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基于专业服务领域内61 个团队及202 名团队成员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包容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及员工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团队知识共享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及跨层次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导向对员工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知识共享意愿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对于员工的学习目标导向和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效应,即领导包容型越强,二者正向关系越强;领导的包容型越强,学习目标导向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于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有更强的正向导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真实型领导到真实型追随:一个跨层次双元中介模型
    魏丽萍 陈德棉 谢胜强
    2018, 39(09): 149-164. 
    摘要 ( 489 )   PDF(833KB) ( 288 )  
    将真实型领导和真实型追随整合到一个框架中,探讨真实型领导对真实型追随发挥影响力的路径机制。以48 个工作小组的503 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水平模型提出并验证了真实型领导、真实型追随、心理资本、支持性组织氛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 真实型领导正向预测真实型追随的产生。(2) 真实型领导也能正向预测追随者心理资本,而高水平的心理资本有利于真实型追随的产生;因此,追随者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对真实型追随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3) 真实型领导有助于塑造支持性组织氛围,而支持性组织氛围在真实型领导与真实型追随关系中也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好创意为何易“夭折”:创意领地视角的多层次研究
    霍伟伟 罗瑾琏 李鲜苗 黄懿
    2018, 39(09): 165-176. 
    摘要 ( 559 )   PDF(901KB) ( 684 )  
    以往有关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激发个体的创新想法方面,忽视了创意产生后是否可以有效实施的问题,探究创意实施的条件及情境因素是创新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首次从组织领地性与任务特征的整合视角出发,探究研发团队内创意领地行为对创意实施的影响机制以及团队任务特征的跨层次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创意领地行为对创意实施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疏离感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跨层次方面,团队任务互依性越高,创意领地行为与社会疏离感的正向关系越强;团队任务惯例性越高,创意领地行为与社会疏离的正向关系越弱。团队任务特征通过调节创意领地和社会疏离感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进一步调节创意领地和创意实施之间的间接关系;团队任务互依性越高,社会疏离感所起的中介效应就越强;任务惯例性越高,社会疏离感的中介效应就越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