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观点
    智库专家与国际学术话语权:基于调节中介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潘虹 唐莉
    2020, 41(10): 3-19. 
    摘要 ( 52 )   PDF(1058KB) ( 429 )  
    智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处于重镇地位,然而智库话语权现有研究“应然”呼吁多,“实然”分析少。基于福柯话语权理论,通过构建全球120 家智库一手数据库实证研究智库专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智库专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库成果在二者关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学术期刊不仅负向调节智库成果与国际学术话语权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负向调节智库成果在智库专家与国际学术话语权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即智库专家通过智库成果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影响作用在高影响力学术期刊情况下要比在低影响力学术期刊情况下反而更弱。研究发现有助于打开智库专家影响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黑箱”,深入认识智库专家影响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潜在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据此提出中国智库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国外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热点与演进脉络——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
    解学梅 余生辉 吴永慧
    2020, 41(10): 20-42. 
    摘要 ( 108 )   PDF(2461KB) ( 490 )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272 篇创新生态系统领域文章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 与Ucinet软件,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共被引文献时区图,进而对国外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概况、研究热点、演进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自2012 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且英美两国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引领了创新生态系统研究;(2)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主要形成了4 大研究热点:即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和平台生态;(3)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演进脉络是从商业生态系统向价值共创与平台生态延伸和拓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创新系统内外部要素对创新能力的构型影响
    邓巍 梁巧转 王维
    2020, 41(10): 43-61. 
    摘要 ( 49 )   PDF(1007KB) ( 449 )  
    在全球化的时代,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各国国内创新主体如何行动,也依赖于国家之间的知识流动,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愈加重要。如何调整国家创新系统以适应全球化趋势是各国政府亟需思考的问题。将国际创新合作引入到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中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旨在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内部要素(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之间如何互动,以及这些要素与国际创新合作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产出、创造性产出)。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54 个国家2017 年和2018 年108 个样本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的创新要素如何互动可以导致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国家创新能力。识别出实现高水平国家创新能力的两种模式:(1) 内在驱动型,强调国家创新系统内部要素的特定组合;(2) 内外同驱型,要求国家创新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国际创新合作的匹配。同时,识别出导致低水平国家创新能力的两种模式:(1) 内外不调型,表现为国内创新要素缺失,仅靠外部的国际创新合作(或者国内特定创新要素较为理想,但国际创新合作缺失);(2) 内外皆弱型,表现为国家创新系统国内要素和外部国际创新合作都极为薄弱。研究结论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为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海归人才知识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关村企业的实证分析
    柳卸林 严卫群 常馨之
    2020, 41(10): 62-73. 
    摘要 ( 40 )   PDF(716KB) ( 426 )  
    文章基于知识溢出理论视角,通过选取2011—2015 年522 家中关村非海归创业企业的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了在海归人才回国热潮下,海归人才知识密度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并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归人才知识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技术能力在海归人才知识密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说明海归人才知识密度通过技术能力路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结果对海归人才隐性知识价值、技术能力研究领域以及本土企业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视角
    周琪 苏敬勤 长青 张璐
    2020, 41(10): 74-92. 
    摘要 ( 57 )   PDF(913KB) ( 447 )  
    对于战略导向的合理抉择,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及动荡变化的行业环境、获取现有资源并突破当前资源的约束困境提供了可能,能否通过积极调整战略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将优势真正转化为企业绩效,取决于其通过持续创新活动对资源进行的获取程度。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导向选择强化对客户价值需求的了解和把握以实现价值获取和绩效提升,对战略导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绩效间内在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导向正向影响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水平,而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技术导向和创业导向均能对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而言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大。此外,市场导向、技术导向、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能够通过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实现。结论启示企业管理者需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战略导向的选择、培育和发展,同时应关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与不同战略选择的匹配,以利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创造逻辑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发明者特征、技术新颖性和发明质量关系研究
    荣雪云 杨中楷 徐鑫
    2020, 41(10): 93-104. 
    摘要 ( 55 )   PDF(677KB) ( 426 )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构建发明者特征(发明者规模和发明者发明经验)、技术新颖性(知识重组的新颖性和知识起源的新颖性)和发明质量三者之间影响关系的理论框架,探索技术新颖性的影响因素及对发明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可再生能源领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的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检验各项理论假设。结果表明:发明者规模与知识重组的新颖性呈正相关,与知识起源的新颖性呈负相关;发明者发明经验(一般经验和特殊经验)均负向影响知识重组的新颖性和知识起源的新颖性;知识重组的新颖性正向影响发明质量;知识起源的新颖性与发明质量的关系呈倒U型。研究结论对指导创新主体构建及管理技术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能力与外部环境如何促进产品创新?基于生命周期的组态分析
    李树文 罗瑾琏
    2020, 41(10): 105-118. 
    摘要 ( 36 )   PDF(814KB) ( 430 )  
    产品创新是科技企业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国家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但当前尚未得到理论学者的足够重视。研究以400 余家科技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组态思维与QCA 方法,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组织能力与外部环境的5 个条件对产品创新的因果复杂机制。结果显示:(1) 初创期,产品创新的触发路径分为外部环境驱动型与情绪—学习驱动型。其中,外部环境驱动型是技术、顾客等需求环境与市场环境间的组织外部联动匹配,情绪—学习驱动型是情绪能力与学习能力间的组织内部联动匹配。(2) 发展期,产品创新的触发路径分为需求驱动型与弱强化型。其中,需求驱动型是技术、顾客、原材料等需求性环境与其他边缘条件间的联动匹配,弱强化型是需求不明晰情况下非高组织能力与非高竞争环境间的匹配。(3) 成熟期,产品创新的触发路径体现为市场—能力驱动型,它是市场竞争环境分别与三种组织能力间的联动匹配。(4) 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科技企业由初创期的能力或外部环境单一驱动转向发展期的外部环境主导驱动,再转变为成熟期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协同驱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积极内隐追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磊 王泽民
    2020, 41(10): 118-137. 
    摘要 ( 71 )   PDF(1037KB) ( 463 )  
    领导积极内隐追随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然而中国情境下内隐追随维度并不成熟,且内隐追随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并不明晰。基于归纳法,在内隐追随维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内隐追随维度进行实证。同时,基于内隐追随理论,探讨领导积极内隐追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396 份领导者与员工配对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领导内隐追随维度可分为6 个维度,包括个人特质、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内隐追随原型和反原型;影响机制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领导积极内隐追随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会促进“圈内追随者”创造力的形成,更会抑制“圈外员工”创造力的产生;工作投入则发挥调节效应,不同水平的工作投入程度不仅会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也会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谦逊对基层创新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视角的研究
    黄庆 黄霞林 蒋春燕
    2020, 41(10): 138-155. 
    摘要 ( 46 )   PDF(949KB) ( 441 )  
    近年来,谦逊型领导如何自上而下地影响员工的创新表现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组织中的人际互动不仅仅局限于纵向的自上而下之间,还包括纵向的自下而上和横向的同级之间。基层员工的谦逊特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创新表现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组织创造力交互作用观的框架下,借鉴人际互动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基层员工谦逊与其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重点考察员工谦逊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基层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相应的边界条件。考虑到实证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选取某大型科技集团的11 个子公司(或事业部)进行了三阶段的问卷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员工本人、员工同事及其领导。通过对3 次调研问卷的逐一匹配,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93 份。采用SPSS21.0 和Amos17.02 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区分效度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结果发现:各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相关分析的结果初步支持了主要的研究假设;回归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大部分研究假设。具体地,回归分析的数据结果包括:(1) 员工谦逊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2) 领导—成员交换在员工谦逊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 团队—成员交换在员工谦逊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4) 工作激情调节了团队—成员交换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5) 工作激情调节了员工谦逊通过团队—成员交换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6) 基层员工的工作激情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其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