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战略与政策
    “985工程”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樊 霞,任畅翔
    2014, 35(06): 3-10. 
    摘要 ( 295 )   PDF(2244KB) ( 238 )  
    以“985工程”高校1994—2008年间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施引专利数作为专利质量的衡量指标,运用跨层次模型,研究分析了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的产学研专利质量体现出所属主体和学科门类高度集中的现象。在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的个体层面上,专利应用的部门数越多、在技术发展地区获得专利授权、引用较多文献及专利数以及与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均有助于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的提高;从专利权人所属的组织层面上,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更容易在理工类高校产生。其次,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市场活跃度对专利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显著,但高校拥有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规模有助于专利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研发活动的线性模型与象限模型的再演进及启示
    王一鸣
    2014, 35(06): 11-18. 
    摘要 ( 218 )   PDF(1686KB) ( 249 )  
    对于研发活动,布什的线性模型与司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研发活动的认识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发展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司托克斯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巴斯德象限模型,打破了线性模型前半部分对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二分法。而在当代,研发活动出现了各种新动态,线性模型与巴斯德象限模型再演进,打破了从研究到商品化之间的二分法;结合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出现,提出新巴斯德象限模型,指出后学院科学中的研发活动作为一种独立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将线性模型后半部分的二分法进一步消解,最后提出了新巴斯德象限的意义与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土情境下技术优势、环境竞争性以及组织信息密度与信息技术吸收的关系研究
    巩见刚,丁 堃
    2014, 35(06): 19-26. 
    摘要 ( 219 )   PDF(1922KB) ( 121 )  
    信息技术吸收是信息系统(IS)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本土背景,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对影响中国企业信息技术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国外研究,本土背景下,技术优势性、组织信息密度等会非常显著的影响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而环境竞争性则不会影响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吸收。另外,研究还发现,环境竞争性作为调节变量会调节技术有用性、组织信息密度两个变量与信息技术吸收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多元化前因探究——基于省级数据的分析
    潘 鑫,王元地,金 珺
    2014, 35(06): 27-33. 
    摘要 ( 210 )   PDF(1701KB) ( 154 )  
    技术多元化对于获取竞争优势十分重要,而技术多元化的前因探究又是当前技术多元化研究中一个较少涉及的领域。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多元化的前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可以增加技术多元化程度。加入调节变量后进一步发现,在科技发达地区获得外部技术更能够增加技术多元化程度,但不同地区在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多元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性知识、个人偏差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探索和利用计算模型的研究
    徐 搏,刘人境,李根强
    2014, 35(06): 34-44. 
    摘要 ( 270 )   PDF(3249KB) ( 209 )  
    基于探索和利用计算模型,分析了隐性知识比例、个人偏差程度对组织平均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存在环境扰动的情况下,个人偏差对组织平均知识水平有消极影响,隐性知识对组织平均知识水平有积极影响,且个人偏差的消极影响强于隐性知识的积极影响;在扰动的环境中,隐性知识和个人偏差的存在都有利于提高组织平均知识水平。由于将隐性知识编码化和减少个人偏差分别是知识存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目的,因此建议在扰动的环境下无需采用这两种信息技术;而在稳定环境下采用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组织长期的平均知识水平,采用知识存储系统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速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系统与集成
    模块化动态背景下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机会、困境与突破——基于我国手机产业技术创新演变史的考察
    武建龙,王宏起,李 力
    2014, 35(06): 45-57. 
    摘要 ( 264 )   PDF(3663KB) ( 225 )  
    从模块化视角,采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依次对国产品牌机、“山寨”机、智能机的技术创新历程进行考察,探索模块化动态背景下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突破规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块化变革,通过降低创新壁垒、拓展创新空间、削弱创新垄断优势等为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开启了“机会窗口”,同时也设置了创新边缘化、同质化以及创新风险等模块化“陷阱”,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则是创新能力和重大技术共同突破的过程,而产业政策规制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学研究
    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基于知识技术协同的调节效应模型
    解学梅,李 成
    2014, 35(06): 58-66. 
    摘要 ( 261 )   PDF(2163KB) ( 185 )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技术协同和新产品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提出了将三者整合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知识技术协同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探讨了知识技术协同在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通过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法得出以下实证结果:(1) 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协同双方的知识技术协同程度能够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创新绩效;(3) 知识技术协同在社会关系网络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系统与集成
    溢出还是集聚:我国R&D效率的区域关联效应
    胡汉辉,金 刚,于斌斌
    2014, 35(06): 67-75. 
    摘要 ( 224 )   PDF(2474KB) ( 197 )  
    首先利用DEA-BCC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域2007—2011年R&D效率,再使用Moran's I指数值验证了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最后基于SLM模型分析了R&D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7—2011年间,我国各省域R&D效率呈现全域上的集聚特征,局域上的溢出效应;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额、国际贸易额、人力资本等对R&D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市场垄断程度对R&D效率产生负向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溢出下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综合绩效研究
    俞立平,孙建红
    2014, 35(06): 76-83. 
    摘要 ( 221 )   PDF(1469KB) ( 121 )  
    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路径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综合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自主研发绩效显著,协同创新绩效不高;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降低了自主研发的弹性系数;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性不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产品开发团队的创新速度研究
    马永远,孙 卫,朱协童
    2014, 35(06): 84-92. 
    摘要 ( 210 )   PDF(1476KB) ( 136 )  
    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创新速度已逐渐被学术界与企业界所重视。创新速度是指一个创新想法从产生到这个创新想法成为产品并推向市场的时间。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质量管理视角,探讨企业家导向、创新速度和产品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在企业家导向与创新速度关系间的作用。基于103个新产品开发团队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的企业家导向有助于加快新产品开发团队的创新速度,创新速度的加快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家导向与创新速度关系的倒U型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资本悖论与联盟双元创新:阴阳思维与动态组合的管理角色
    李 瑶,孙 彪,刘 益
    2014, 35(06): 93-101. 
    摘要 ( 266 )   PDF(1940KB) ( 228 )  
    组织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已有众多研究,而对联盟双元创新的讨论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相关研究指出,股权式战略联盟可以通过管理三对社会资本悖论来实现双元创新,进而提高自身绩效。这三对社会资本悖论是:认知资本VS桥连接、结构资本VS模块化、关系资本VS契约机制。通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指出这三对悖论对实现联盟双元创新的重要性,提出管理思维(阴阳思维)和管理过程(静态组合和动态调整)来帮助应对这三对悖论。并基于以上讨论,提出了三个命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战略导向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网络嵌入性的调节作用
    宋 晶,陈菊红,孙永磊
    2014, 35(06): 102-109. 
    摘要 ( 244 )   PDF(1942KB) ( 160 )  
    不同的战略导向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会产生差异性影响,这个过程会受到网络嵌入性程度的调控。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以具有较强研发合作强度和深度的典型行业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和适度的企业家导向有助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双元战略导向的平衡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关系嵌入性在战略导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结构嵌入在企业家导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不良竞争环境中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苏中锋,孙 燕
    2014, 35(06): 110-118. 
    摘要 ( 236 )   PDF(1486KB) ( 121 )  
    现有研究虽然发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却没有比较两种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差异,更没有考虑市场上的不良竞争行为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和总结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比较两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并研究不良竞争行为在两者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而且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强。同时,不良竞争正向调节管理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内部R&D与环境波动的调节作用
    赵立雨
    2014, 35(06): 119-127. 
    摘要 ( 248 )   PDF(2291KB) ( 135 )  
    基于Chesbrough's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从内部R&D与环境波动视角分析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技术开发相比,外部技术获取正向影响了企业绩效;外部技术获取加强了外部技术开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在较高内部R&D投资及环境波动条件下,外部技术获取与外部技术开发均和企业绩效正向相关。技术波动正向影响外部技术获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但对外部技术开发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优势”后发企业快速国际化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徐雨森,徐娜娜,逯垚迪
    2014, 35(06): 128-136. 
    摘要 ( 250 )   PDF(2331KB) ( 462 )  
    基于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通过扎根分析,识别影响后发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包括“国家特定优势”、“产业特定优势”及“企业特定优势”三重综合因素在内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国家特定优势”作为国际化的催化因素,通过作用于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来间接或直接影响后发企业的快速国际化;企业家国际认知及国际化战略是直接影响快速国际化实现的内在因素。最后,指出“国家特定优势”和“产业特定优势”这些外在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的稳固最终还是依赖于内在因素的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团队冲突管理、团队自省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孙 卫,张颖超,尚福菊,马永远
    2014, 35(06): 137-143. 
    摘要 ( 262 )   PDF(1672KB) ( 226 )  
    将团队冲突管理与团队自省性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分析了国内107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创业团队冲突管理、自省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团队应更多地采用合作性冲突管理,避免回避性冲突管理对团队自省性的负面影响;同时,努力提高团队自省性水平,尤其是行动/调适的水平,对提高创业绩效有良好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EO变革型领导行为、战略柔性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关系——基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王德才,赵曙明
    2014, 35(06): 144-153. 
    摘要 ( 267 )   PDF(2729KB) ( 315 )  
    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动荡环境中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两个主因素: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和战略柔性,认为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和战略柔性能显著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以长三角、珠三角高新区的253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获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企业战略柔性对公司企业家精神有显著正向影响;战略柔性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公司企业家精神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SR战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吗?——基于中国企业能力的视角
    毛文娟,魏大鹏
    2014, 35(06): 154-163. 
    摘要 ( 254 )   PDF(2618KB) ( 416 )  
    CSR战略是一种差异化竞争要素,可以激发创新,生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资源学派认为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通过CSR战略赢得竞争优势。总结出经营资源的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事业创新能力、利益相关者的整合能力四种有价值的企业能力。通过对尚德电力和中粮集团进行比较案例分析,提出我国企业要重视掌控核心技术链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注重动态能力的培育、改善与升级,只有将企业能力与企业的CSR战略相匹配,才能支撑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知识价值性、结构洞对网络权力影响研究
    刘 立,党兴华
    2014, 35(06): 164-171. 
    摘要 ( 206 )   PDF(1845KB) ( 190 )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学理论,构建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知识价值性、结构洞与网络权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西安市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企业知识价值性、结构洞与网络权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将知识价值性划分为知识关键性、知识不可替代性和知识中心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键性和知识不可替代性对网络权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知识中心性对网络权力的影响不显著;企业占据结构洞的数量在知识关键性和网络权力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占据结构洞的数量在知识不可替代性和网络权力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企业占据结构洞的数量在知识中心性和网络权力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家长式领导创造绩效,服务型领导带来满意——两种领导行为的整合
    于海波,关晓宇,郑晓明
    2014, 35(06): 172-180. 
    摘要 ( 431 )   PDF(2595KB) ( 1447 )  
    家长式领导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下的各种组织中。在当今服务型经济和我国创建服务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式领导的效能,需要考虑服务型的领导行为。通过包含管理者他评工作绩效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817份有效问卷,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式领导行为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服务型领导行为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高水平服务型领导行为的调节作用下,家长式领导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更强。这表明,在当今中国情境下,家长式领导行为融入人性化的服务型领导行为,能够同时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实现最佳的领导效能。最后, 讨论了研究的局限与启示,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