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创业研究
    创业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连接创业者个体因素与创业过程及结果
    王秀峰
    2016, 37(08): 3-19. 
    摘要 ( 403 )  
    研究首先界定了创业者行为的定义,从时间、性质、层次等方面厘清其内涵。基于当前既有研究内容,划分出创业者行为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与各阶段特征。介绍了既有研究中对于创业者行为的测量方式,进而指出不同类别创业者行为的效应、前置因素与过程,介绍创业者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既有研究对创业实践的启示,最后总结出当前既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机会,并构建出创业者行为的研究分析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直觉研究述评及展望
    张慧玉 李华晶 胡望斌
    2016, 37(08): 20-33. 
    摘要 ( 113 )  
    直觉在创业者决策实践中至关重要,但理论界对此却关注不足,国内相关研究尤为匮乏。从直觉与创业关系出发,提炼创业直觉概念内涵,剖析影响创业直觉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挖掘创业直觉对创业者、创业行为和新企业的作用机制,据此构建了创业直觉研究的理论框架。框架关注创业直觉的驱动机制、本质特征和效应机制三个环节,兼顾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明晰了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对开展实证研究和情境化检验具有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创业行为研究前沿回顾及对我国众创的展望
    蔡莉 黄贤凤
    2016, 37(08): 34-46. 
    摘要 ( 109 )  
    典型而成功的创业行为,不仅包括复杂的创业认知、机遇判别、精准的机会信念、行为结果解释等内容,还渗透着热认知、亲社会动机。众创,作为对多人、多群体参与创业和创新的概念描述,除了满足创业行为的内在要求外,内涵上还涉及鲜明的创业互动关注、保护、促进他人福利或脱离困境,并推动群体变革性等内容。在深入回顾西方创业行为前沿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众创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释放创业行为生态多样性,并以此增加互动沟通、扩大组织关怀等,为引导积极正向的众创注入新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创业导师研究:回顾、述评与展望
    刘凤 熊小飞 陈光
    2016, 37(08): 47-57. 
    摘要 ( 106 )  
    近年来创业导师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国际管理和创业顶级期刊相关文献的系统全面梳理,对创业导师特征和服务动机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剖析了创业导师指导行为、效果及影响因素,发现国外创业导师研究初步形成了“创业导师行为主体—创业导师行为方式—创业导师行为效果”的脉络体系。构建了创业导师综合研究框架,认为创业导师激励机制、指导绩效评价及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应当成为今后创业导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失败综述:研究传统、前沿议题与未来机会
    林嵩
    2016, 37(08): 58-67. 
    摘要 ( 187 )  
    对现有国内外创业失败研究进行了回顾,在创业失败的传统领域,研究主题包括创业失败的概念界定、发生特征、产生原因;在创业失败的新兴领域,研究主题包括创业失败的情绪管理、失败学习、后续创业。指出已有创业失败的传统研究还存在分歧,其新兴议题则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业失败领域的未来研究机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破坏性创新研究学术群类与脉络探析
    林春培 黄海媚 吴东儒
    2016, 37(08): 68-81. 
    摘要 ( 113 )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当前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和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破坏性创新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破坏性创新研究可分为概念模型建构、形成机理探析、影响因素识别、实现路径探讨四个学术群。概念模型建构学术群主要阐述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理论模型;形成机理探析学术群侧重探析破坏性创新的发生条件及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识别学术群主要研究组织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内外驱动或抑制要素;实现路径探讨学术群则从目标市场、侵蚀路径及推进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破坏性创新的开展途径;四个学术群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破坏性创新理论,但在学术贡献率、代表人物、研究地位及主要观点上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研究
    张永安 耿喆 李晨光 王燕妮
    2016, 37(08): 82-92. 
    摘要 ( 546 )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问题亟需关注与研究。21世纪是复杂科学的世纪,科技创新政策的运行系统也是极为复杂的。因此,以复杂适应系统的刺激反应机理为指导,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创新政策对中关村区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效率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单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具有差异性及时效性,而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会呈现较高的效率,且不同产业间的政策效率也存在各自的特征,最后总结了研究启示与未来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评价方法研究——以新疆库车工业园区为例
    刘冠军
    2016, 37(08): 93-101. 
    摘要 ( 99 )  
    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而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定量评价是其中一个基础性问题。首先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内涵解析为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之间具有密切产业联系的形态,然后分别基于产业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识别了工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由于物质流而形成的纵向产业联系、由于生产活动相同而形成的横向产业联系,并以两类产业联系数量占潜在产业联系数量的比例构建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以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最后,以新疆库车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构建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具有可行性。构建的评价指数可为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企业创新生态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
    柳卸林 马雪梅 高雨辰 陈健
    2016, 37(08): 102-115. 
    摘要 ( 152 )  
    基于创新生态参与主体之间的互补和依赖特征,围绕创新生态理论视角下的一种典型战略“营造生态战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2个维度归纳企业选择营造生态战略的动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探索性地建立了“参与动机—生态战略—创新活动”的概念模型,认为企业的参与生态的动机将影响其是否选择营造生态战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活动。通过对197个样本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 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不完整程度高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2) 营造生态战略对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均具有正向的影响。(3) 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不完整程度高与营造生态战略间显著正相关。(4) 营造生态战略在参与动机和创新活动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化视角下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照军
    2016, 37(08): 116-125. 
    摘要 ( 473 )  
    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程度对创新绩效具有双重效应。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集团与非企业集团隶属公司相比,呈现出不同机制。一方面,企业集团的国际化持续地促进创新绩效提高;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减缓了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以国家高新区企业为样本,研究首先发现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集团公司呈现正向关系,此为企业集团正向效应。然而,集团公司特性对“国际化—创新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此为企业集团的负向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争导向与组织创造力的曲线关系——有机结构与适应性文化的权变视角
    王莉红 魏农建 许彦妮
    2016, 37(08): 126-137. 
    摘要 ( 103 )  
    当今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下,适当的战略导向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与提升组织创造力的关键,其中,组织结构与文化是影响组织创造力的重要组织情境因素。基于有机结构与适应性文化的权变视角,以161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竞争导向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结构对竞争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有机结构与适应性文化对竞争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共同调节作用;适应性文化对竞争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倒U关系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白景坤 丁军霞
    2016, 37(08): 138-148. 
    摘要 ( 141 )  
    双元创新的可获得性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环境动态性视角,构建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能力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正相关,其中网络能力各维度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向相关,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与利用式创新显著正向相关;环境动态性在网络能力与探索式创新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网络能力与利用式创新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冗余异质性的创新网络治理研究
    肖瑶 党兴华
    2016, 37(08): 149-158. 
    摘要 ( 132 )  
    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是维持网络稳定及促进网络中知识信息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但现有文献在研究其异质性构成及结构优化方面相对缺乏。从网络成员异质性构成所导致的问题出发,将创新网络划分为核心企业层级与非核心企业层级,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层级内异质性构成与层级间同质性构成的冗余异质性结构对网络均质、脆弱及分裂的抑制作用及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冗余异质性结构的建立与网络成员均质化、脆弱性及网络分裂断层负相关;网络成员凝聚力在冗余异质性与网络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动态环境下双元领导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研究——基于团队目标取向视角
    管建世 罗瑾琏 钟竞
    2016, 37(08): 159-169. 
    摘要 ( 136 )  
    从团队目标取向视角出发,探索在动态环境下双元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构建双元领导行为、团队目标取向和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1个创新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具有二元平衡关系,基于两者交互的双元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 变革和交易型领导提升团队创造力的路径机制不同,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学习目标取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团队创造力,交易型领导则通过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影响团队创造力;(3) 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摄型人格对角色内绩效的影响:个性化交易和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
    吕霄 樊耘 张婕 李春晓
    2016, 37(08): 170-180. 
    摘要 ( 126 )  
    雇佣关系随着时代而改变,员工不再被动地接受组织的目标与要求,而是主动挑战其所处的组织环境。当前研究已证实前摄型人格通过指向自我的前摄性行为对员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指向组织环境的前摄性行为与员工绩效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基于此,研究关注个性化交易和员工创新行为两种指向组织环境的前摄性行为在前摄型人格与角色内绩效间的影响及两者的联系。通过对中国多地区多行业的227个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前摄型人格正向影响角色内绩效、个性化交易和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创新行为在前摄型人格和角色内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个性化交易因与角色内绩效负相关而抑制了前摄型人格对角色内绩效的积极影响,但正向预测员工创新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