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战略与政策
    基于科学的创新与产业技术能力构建——基于中日美生物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
    樊霞 宋丽
    2017, 38(03): 3-11. 
    摘要 ( 215 )  
    产业“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这类创新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能力的合理构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采用专利技术组合分析方法,对中日美三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基于科学”的创新特征、产业技术能力体系及二者的相对匹配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关联度及在技术能力构建等方面均与日美存在差距。在当前我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注重产业创新向产业链前端的科学研究与产业链后端的技术开发的双向延伸,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知识搜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何郁冰 梁斐
    2017, 38(03): 12-22. 
    摘要 ( 184 )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搜索外部知识资源和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关企业搜索学研机构知识的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讨。首先区分并探讨了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开展的2 类外部知识搜索策略(利用式搜索策略和探索式搜索策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了2 类知识搜索策略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对我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建模(SEM)的方法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验结果明晰了组织间因素影响企业知识搜索策略以及创新绩效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专利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张克群 李姗姗 郝娟
    2017, 38(03): 23-29. 
    摘要 ( 208 )  
    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在专利引证网络中,具有价值的专利的结构特征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先前关于专利价值的研究大多分析的是专利的静态性指标,且对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专利价值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较少。因此从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分析专利的动态性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选取美国LED专利作为样本,并以专利诉讼为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外向度数中心性、内向度数中心性和有效规模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发展的早期,外向度数中心性、内向度数中心性和有效规模对专利价值不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在技术发展的成熟期,外向度数中心性、内向度数中心性对专利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在LED不同技术领域中,各自变量对专利价值的影响也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节俭式创新:面向新兴市场的创新新范式
    张军 阮鸿鹏 许庆瑞
    2017, 38(03): 30-43. 
    摘要 ( 287 )  
    新兴经济体中的创新,由于其显著异于经典创新模式而广受关注。学界提出核心理念为“用更少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节俭式创新”概念,用以解释新兴经济体中出现的新的创新现象。同时,一些学者尝试进行节俭式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节俭式创新的概念、过程、理论框架以及实践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不一致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并构建一个整体性框架以指导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从而为广大金字塔底(BOP)人群更好地服务。基于这一目的,文章从节俭式创新的缘起入手,然后回顾了节俭式创新各种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相关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比较视角,识别了节俭式创新范式的独特性。最后给出了回顾结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高层长期导向对新产品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刘新梅 赵旭 张新星
    2017, 38(03): 44-55. 
    摘要 ( 137 )  
    基于资源编排与竞争价值框架理论,在动态资源管理过程中强调管理者能动作用的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以及资源柔性与企业文化导向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创造力有重要的影响。在检验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资源柔性与新产品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6 家中国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正向促进资源柔性,资源柔性正向促进新产品创造力;且资源柔性部分中介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柔性文化导向正向调节资源柔性在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控制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倒U型的,即在中等强度的控制文化导向作用下,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通过资源柔性对新产品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中公司总部角色演化研究——基于时代电气的纵向案例研究
    王昶 胡明华 周文辉
    2017, 38(03): 56-69. 
    摘要 ( 189 )  
    为了跨越技术创新的鸿沟,我国后发企业频繁实施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加快技术追赶。公司总部在跨国并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现有文献对总部角色的演化还缺乏探讨。通过时代电气并购Dynex的案例研究发现,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经历分技术寻求、技术转移、技术升级3个阶段,公司总部扮演了战略、协调、控制和行政等3个角色,不同阶段角色类型和功能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战略角色贯穿并购过程的始终。这种角色演化是由其面临的问题和所掌握的资源、能力所决定的。通过构建公司总部角色演化模型,为公司总部在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不同阶段的角色定位指明了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业务战略对IT投资效果的驱动作用研究——以中国移动互联行业为背景
    段霄 武常岐
    2017, 38(03): 70-82. 
    摘要 ( 121 )  
    以2011—2014 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了企业业务战略对信息技术(IT)投资效果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移动互联业务的开展对互联网企业IT 投资与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企业开展移动互联业务之初,信息技术投资整体上表现为增加成本、降低运营效率的不利影响;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深入开展,IT 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相关的组织能力得到增强,此时信息技术投资将明显表现出提升企业效率的积极效果。结果表明,新业务的成功开展能够扩展IT资源运用空间、积累新的运用经验,是发挥企业IT投资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品牌社区中顾客的调节焦点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莉 袁胡艺欣 李沁芳
    2017, 38(03): 83-95. 
    摘要 ( 164 )  
    品牌社区中的顾客创新行为是近年来营销学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目前,尽管有学者开始探讨顾客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但是对于顾客的调节焦点如何影响创新行为还缺乏深入探索。探讨品牌社区中顾客的调节焦点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尤其是通过调节匹配理论解释顾客互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小米公司品牌社区的295份有效问卷分析表明:顾客的促进型调节焦点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防御型调节焦点则对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受到顾客互动的数量、范围和模式的完全中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从创新包容性中获益?——营销资源和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
    谷盟 魏泽龙 弋亚群 伍勇
    2017, 38(03): 95-106. 
    摘要 ( 135 )  
    如何从创新包容性中获益已成为学者和企业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创新扩散理论和制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营销资源对创新包容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市场环境对营销资源作用的影响。238家中国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创新包容性能促进企业绩效。企业的顾客教育能力增强了创新包容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而品牌价值却削弱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恶性竞争和市场异质性这两种市场环境对品牌价值和顾客教育能力的作用起着不同的影响,从而揭示了市场环境对创新包容性与绩效关系的高阶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国有企业真的低效吗?——基于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视角
    赵庆
    2017, 38(03): 107-116. 
    摘要 ( 168 )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不同体制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值得关注。理论上各地区之间的区域创新会彼此影响,产生溢出效应,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依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空间效应纳入实证研究,分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促进临近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国有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滞后期1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滞后期2~3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得出:国有企业是技术扩散的中心,从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角度来说,国有企
    业是高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碳生产率的收敛机制研究:理论和实证检验
    李亚冬 宋丽颖
    2017, 38(03): 117-125. 
    摘要 ( 148 )  
    碳生产率表示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其完美的将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成为研究环境效率的新指标,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首先在碳生产率差异是经济增长差异函数假设的基础上对碳生产率随经济增长收敛而收敛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表明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方面的差异降低是促进内陆省份碳生产率收敛的微观因素。其次将我国30 个省份分为内陆省份和沿海省份,实证分析两地区碳生产率随人均经济增长差距变动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碳生产率会随着人均GDP差距的降低呈现收敛状态,两地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差距的降低加速了碳生产率的收敛。最后对加速碳生产率的收敛,提高内陆省份碳生产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批判性反思、创新性过程投入与创新行为——来自科技型企业员工的实证研究
    屠兴勇 王泽英 何欣 张琪
    2017, 38(03): 126-138. 
    摘要 ( 147 )  
    批判性反思被视为是决定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但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尚未出现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研究。基于对现有研究缺口的认识,以28家科技型企业的347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包括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 批判性反思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2) 创新性过程投入在2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 自我效能感在批判性反思与创新性过程投入之间起调节作用;(4) 进一步,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创新性过程投入对批判性反思—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众包创新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研究
    孟庆良 郭鑫鑫
    2017, 38(03): 139-148. 
    摘要 ( 192 )  
    众包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拓展了企业的创新源泉,激发了大众的创造热情。由于参与用户的不确定性,如何从海量的外部知识源中识别出能匹配企业创新任务的关键用户知识源,成为提升众包创新绩效的关键。在对众包创新过程的知识流分析基础上,从双边视角出发,构建了众包创新模式的关键用户知识源识别体系。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关键用知识源识别方法,并在猪八戒网众包平台上采集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惯性创业研究最新进展述评
    原长弘 章芬 赵文红
    2017, 38(03): 149-159. 
    摘要 ( 135 )  
    习惯性创业是国内外创业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外文献比较分散,国内尚处于萌芽状态,至今尚未见此领域综述文章发表。为填补此学术缺口,对2005—2015 年间在国内外顶级和权威期刊上刊出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提出了一个开展习惯性创业研究的框架。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廓清重要概念,重视情境变量,扩展研究视角,开展严谨的、动态的、多层级、多要素、多种绩效指标并行的定量分析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离职倾向: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
    肖贵蓉 赵衍俊
    2017, 38(03): 160-171. 
    摘要 ( 241 )  
    伦理型领导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中国情境下伦理型领导的实证研究尚嫌不足,尤其缺乏探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鉴于现有研究缺乏本土化量表,首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情境下的伦理型领导量表进行修订和验证,开发包含人格特质、人际行为、激励和道德管理4 个维度的新量表,继而采用该量表对422 名企业员工进行大样本调查。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伦理型领导行为和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伦理型领导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杨陈 唐明凤
    2017, 38(03): 172-180. 
    摘要 ( 244 )  
    团队断裂带是对团队成员多样化特征的动态聚合,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机制来降低团队断裂带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进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通过将团队过程控制引入团队断裂带的研究,探索隐性知识转移和过程控制在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对88 个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过程控制倒U型调节信息认知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隐性知识转移在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信息认知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