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基于ESI学科分类的中国科研国际合作主导地位变迁分析
    岳晓旭 袁军鹏 黄萃 孙轶楠
    2018, 39(04): 3-17. 
    摘要 ( 262 )  
    基于ESI 学科分类体系,以2004—2013 年的SCI 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国际合作发展态势,主导地位变迁和主导论文影响力变迁4 个角度分析中国各学科在科研国际合作中地位的变化,并与日本、印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但国际合作率的排名与国际合作论文数的排名基本相反,多数学科国际合作率不稳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中国基础学科的主导率较高,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医学相关学科增长较快,但仍相对较低;中国已有11个学科的主导论文影响力高于世界论文平均影响力,但各学科主导论文影响力均低于非主导论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权利配置研究——基于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实证研究
    郭英远 张胜 杜垚垚
    2018, 39(04): 18-34. 
    摘要 ( 226 )  
    高校成果转化权利配置方式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其中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配置模式又是权利配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如何科学配置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权利,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从理论角度论述当高校拥有自主处置和收益权之后,其内部应该如何配置科技成果转化权利,以提升成果转化绩效,并据此提出3 个研究假设;其次,以美国常春藤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权利配置为实证案例,基于对美国大学成果转化权利配置方式的发现来分析并验证3 个研究假设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学校委托专业成果转化团队主导处置成果,能降低成果转化中信息、谈判、契约等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发明人及团队参与成果转化处置,能降低成果转化中信息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高校在学校、学院(系)、发明人及团队、专业成果转化团队间建立激励兼容的收益共享模式,能以利益为纽带将4个利益相关者连接起来,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立科研机构立法在中国为何难解?——专门立法必要性再研究
    肖尤丹 刘海波 肖冰
    2018, 39(04): 35-46. 
    摘要 ( 208 )  
    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原因,国立科研机构立法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对立法必要性的理解存在相当偏差。立法缺失目前已经导致了国立研究机构健全完善现代治理的诸多困境,必须将国立科研机构立法置于国家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框架下,从宪法责任、改革法律基础和法律治理主流范式等角度,重新厘清和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立法的必要性,即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设立调整规范国立科研机构管理与运行的专门性法律,是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领域亟需解决的制度建设关键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职务发明立法策略
    余翔 张奔 刘鑫 何微
    2018, 39(04): 47-61. 
    摘要 ( 195 )  
    探讨自组织理论视角下职务发明制度的作用机制,并就如何完善现行立法提出相应的立法策略。在引入自组织理论
    及其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职务发明分配机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对法律规定的分析选取4 个代表性案例对
    理论展开验证。结果发现,职务发明分配机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并促使雇员与雇主之间产生自组织行为以对发明创
    造进行分配,而且自组织行为的发生则与职务发明相关法律规定以及雇主自身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完善职务
    发明法律规定能够引导利益相关者在自组织行为的基础上去解决纠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中国城市科技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康海媛 孙焱林 李先玲
    2018, 39(04): 62-73. 
    摘要 ( 199 )  
    采用Global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1997 年—2014 年中国204 个城市科技研发效率,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演变特点,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科技研发效率较低,样本期间发生剧烈波动而缓慢上升;城市科技研发效率的空间聚集特征逐渐增强,高效率区域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带,低效率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域的城市科技研发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十大城市群的科技研发效率最高的是山东半岛,最低的是辽中南;产业结构对城市科技研发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分别对城市科技研发效率产生显著负向、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异质视阈下技术多维溢出、吸收能力与技术进步
    上官绪明
    2018, 39(04): 74-87. 
    摘要 ( 239 )  
    将技术的多维溢出效应引入内生性增长理论框架之中,构建了一个溢出和吸收内生化的空间技术进步理论模型。基于1998—2015 年我国31 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 模型证实了技术多维溢出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区域技术进步,且溢出与吸收的交互作用加强了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结果发现,目前溢出路径有利于我国区域技术效率提升,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双元惯例下动态异质性网络与开放式知识创造:策略选择及路径演化
    单子丹 邹映 陈晓利
    2018, 39(04): 88-99. 
    摘要 ( 217 )  
    动态异质性网络下知识的快速流转及有效分配决定着团队创造力与创新张力的实现。揭示双元惯例嵌入下结构权力型和知识互助型2 类网络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其与开放式知识创造行为选择的网络模型。从单一型均衡策略、混合型均衡策略出发,分析双元惯例下知识创造的组织流程、演化模式及优选方法。并以中印一体化药物研发网络和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为例,给出双元组织惯例的衍生规律及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结构权力型网络对知识创造行为的选择多采用模块化、垄断化的单一型均衡策略,知识互助型网络多采用通讯有效性高、群体决策记忆性强的混合型均衡策略,且探索式知识创造行为表现尤为显著。双元组织惯例的嵌入形态及情境化调整可以保证开放式知识网络的可持续运行与扩张,获取异构知识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整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创业政策供给对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GEM报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黄永春 朱帅
    2018, 39(04): 100-110. 
    摘要 ( 207 )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举措的推进,中国国民的创业热情被点燃,创业期望被激发。基于创业MOS模型,探究了创业资助、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3 类创业政策对企业家创业态度形成、创业模式选择、创业战略实施等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而利用GEM报告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 创业资助、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等创业政策能降低个体的创业失败恐惧感,提升个体的感知机会,从而激发个体的创业动机;并且会驱动个体选择机会型创业模式,从而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建设。(2) 创业资助、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等3 类创业政策能降低企业的制造和研发成本,提升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机会开发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规模扩张、新产品研发和新市场的开发。(3) 尽管投资驱动型国家个体创业失败的风险恐惧感较小,创业意愿较高;但是该类国家的创业模式更多地表现为生存驱动型创业模式,并且该类国家的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更关注规模扩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和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实证研究
    王莉娜 张国平
    2018, 39(04): 111-121. 
    摘要 ( 267 )  
    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现有研究没有考虑二者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资源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人力资本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采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 信息技术显著地促进了创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2) 创业者的人力资本虽然也促进了研发投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但影响较弱;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对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均无影响,但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对流程创新发挥了较小的促进作用;(3) 在研发投入中,信息技术和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均不存在。对于产品创新,信息技术因管理人员培训增加了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但因企业员工技能而作用降低。在流程创新中,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均提高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权力距离感对员工捐赠意愿的影响机制:权力认知视角
    曹倩 于斌 王熹
    2018, 39(04): 123-138. 
    摘要 ( 183 )  
    基于权力感视角探讨在中国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中权力距离感和权力感交互作用对员工捐赠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取样,采用层级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发现,权力距离感和个体权力感交互作用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取决于关注对象是自我还是他人这2 个中介变量。低权力距离感(PDB)背景下,权力感高(低)的员工更关注自我(关注他人),从而其捐赠意愿弱(强)。然而,在高权力距离感(PDB)背景下,权力感高(低)的员工更关注他人(关注自我),其捐赠意愿强(弱)。进一步,公开捐赠者身份对权力距离感和个体权力感与损赠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最后,对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进行探讨,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授权型领导视角下个性化交易形成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吕霄 樊耘 张婕 马贵梅
    2018, 39(04): 139-149. 
    摘要 ( 286 )  
    近年来个性化交易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个性化交易涉及员工与领导间的互动,但现有研究缺乏从领导特征的角度思考个性化交易的形成与影响。基于此,研究从授权型领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个性化交易形成以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 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个性化交易;(2) 心理安全感在授权型领导与个性化交易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 个性化交易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 授权型领导通过提升心理安全感可增加个性化交易,最终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情境因素联动效应对双元领导的影响——一项基于QCA技术的研究
    闫佳祺 罗瑾琏 贾建锋
    2018, 39(04): 150-160. 
    摘要 ( 313 )  
    在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双元领导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成为了领导力研究一个崭新切入点。然而,既有研究较多关注双元领导的结果变量,对于其影响因素和路径缺乏研究。基于此,选用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作为双元领导切入点,运用QCA(定性比较分析)技术,探讨了层次型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度对其影响的联动效应。结果发现: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度是激活领导者变革—交易双元领导行为的必要条件;第二,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度,低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有机化组织结构的联动效应,或者高人力资源管理强度,高层次型组织文化,高环境不确定和机械化组织结构是是领导者变革—交易双元领导行为产生的充分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