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战略与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影响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转型?
    李黎明1,刘海波2
    2014, 35(09): 3. 
    摘要 ( 425 )   PDF(2215KB) ( 777 )  
    构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模型,发现当自主研发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产业部门将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转型,同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升,产业部门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而且自主研发对产品质量改进效果也会更加显著。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会激励高技术产业加强研究开发,降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不仅如此,知识产权保护会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促进产业从依靠粗放低效率的要素投入向加强内部组织管理转型,这两种作用在2004年我国开始强调自主创新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实证还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对自主型产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引进型产业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为经济贡献的差异,知识产权对自主型产业的经济贡献约为17%~36%,而对引进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则在14%~25%之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产业创新国际化知识流动测度研究——基于专利跨国引用网络的视角
    叶选挺1,张 剑1,刘 云2,苏 竣1
    2014, 35(09): 14. 
    摘要 ( 249 )   PDF(3408KB) ( 196 )  
    基于专利引用的计量分析是测度跨国知识流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知识在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流动情况,为发现和认识不同国家(地区)产业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与交互作用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以计算机与通信产业领域为例,开展基于专利跨国引用网络的产业创新国际化知识流动测度。研究发现,产业创新主体在进行专利发明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国外同行的专利技术,并通过专利引用将其吸入到自己的专利产出中;新兴国家(地区)尽管进入了中心组,但是对于网络的影响有限;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赶超轨迹,值得其他国家(地区)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验证性多案例研究
    苏敬勤1,刘 静2
    2014, 35(09): 24. 
    摘要 ( 207 )   PDF(1937KB) ( 272 )  
    基于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从组织管理视角发展核心技术控制力概念,并基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从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三个要素解构其内涵,运用演化经济学方法分析各要素对核心技术控制力的动态演化效应并构建动态演化模型。运用一主多辅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分别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机制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题词簇方法的创新导图构建研究
    汪雪锋,邱鹏君,朱东华,张 嶷,黄 梦
    2014, 35(09): 32. 
    摘要 ( 238 )   PDF(1237KB) ( 208 )  
    创新导图主要是通过将知识挖掘成果可视化辅助科研人员描述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表达创新概念。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管理和技术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专家经验构建创新导图也越来越费时费力。提出了基于主题词簇方法的创新导图构建方法,通过利用主题词簇方法提取主题词表并开展相关分析,在专家辅助下进行创新导图的绘制研究,有效避免了单纯依靠专家经验的弊端,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创新导图的构建效率和准确性。并以染敏太阳能电池技术为实证对象,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预见共识形成机制研究
    简兆权,柳 仪
    2014, 35(09): 37. 
    摘要 ( 209 )   PDF(1710KB) ( 99 )  
    技术预见作为一种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活动,其良好的应用和开展对提升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共识是技术预见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共识的决策能够促进技术预见的顺利开展。基于技术社会形成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等,从共识形成的角度出发探究技术预见的过程,具体从共识形成的主体、动机、内容、方式以及结果等五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共识形成为核心的技术预见模型,并以美国LED照明技术预见过程为例予以阐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革型领导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圭泉1,席酉民1,2,刘海鑫1
    2014, 35(09): 48. 
    摘要 ( 284 )   PDF(1834KB) ( 209 )  
    领导能有效促进员工知识共享,但已有研究缺乏对其中机制的探讨。基于来自企业的283份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与层次回归方法,检验了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知识共享氛围与个人特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知识共享氛围及员工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密氛围部分中介了变革型领导和员工知识共享的关系。变革型领导对创新氛围和公平氛围的正向影响可以增强组织成员对亲密氛围的感知,从而间接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特质调节焦点对亲密氛围、公平氛围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系统与集成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和风险研究——以海洋能产业为例
    陈 伟1,周 文1,郎益夫2,杨早立1
    2014, 35(09): 59. 
    摘要 ( 232 )   PDF(2163KB) ( 112 )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构建实际网络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仿真方法研究了实际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风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同配性质和非hub-club结构特征,大学和研究机构占据网络的集聚节点位置,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较弱;内生性风险对具有无标度性质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危害性强于外生性风险,中介节点和集聚节点分别从破坏程度和破坏烈度两个方面影响网络的稳定性;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不仅需要注重内生性风险的防范,同时还需要着重保护集散节点和中介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权力集中度、核心企业治理与网络稳定
    谢永平1,党兴华2,孙永磊2,3
    2014, 35(09): 67. 
    摘要 ( 224 )   PDF(2330KB) ( 98 )  
    技术创新网络治理以及核心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随着更广泛、更复杂的合作研发活动的深入开展,网络中的知识权力开始受到关注。在技术创新网络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知识权力及其分布、核心企业运用知识权力进行网络治理的主要方式以及创新网络稳定性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权力集中度与网络稳定呈倒U型关系,与强制式治理正相关,与协商式治理负相关;强制式治理与网络稳定呈倒U型关系,而协商式治理与网络稳定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治理、失败学习与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
    朱雪春,陈万明
    2014, 35(09): 78. 
    摘要 ( 224 )   PDF(2095KB) ( 146 )  
    知识治理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知识治理对不同类别创新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失败学习是组织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绩效的途径。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现有创新分为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并与低成本竞争战略相结合,提出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以失败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以中东部地区213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在知识治理与低成本探索式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失败学习在知识治理与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产业模块化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王海龙,和法清,王 宁
    2014, 35(09): 87. 
    摘要 ( 208 )   PDF(1362KB) ( 63 )  
    为探讨产业模块化和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对产业系统演化的影响,从协同论的视角出发建立产业模块化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度模型,并以我国信息产业2003—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息产业的模块化子系统和产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且呈现波动演变态势。最后,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基于技术差距的企业纵向产品创新研究
    冯磊东,顾孟迪
    2014, 35(09): 94. 
    摘要 ( 196 )   PDF(1398KB) ( 114 )  
    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了纵向差异化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对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市场份额、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竞争类型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差异。研究表明:高(低)质量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有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扩大(缩小)技术差距的激励;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考虑,在Bertrand竞争时倾向于限制技术差距,而在Cournot竞争时则鼓励技术差距的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3D技术创新风险与失败案例研究——以洁净煤技术为例
    张汉威,苏 竣,汝 鹏,周 源
    2014, 35(09): 102. 
    摘要 ( 308 )   PDF(2085KB) ( 308 )  
    基于R&3D的框架,拓展了Tassey的技术风险曲线,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验证。在理论方面,综述了技术创新风险的典型性研究,从融合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风险的类型和水平,对示范和推广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定。在实践方面,以洁净煤技术领域为例,选取了燃煤磁流体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对比研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示范阶段交织存在着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极易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技术就绪水平、市场和产业就绪水平、制度就绪水平是决定R&3D中前三个阶段成败的重要因素,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行业竞争互动的调节作用
    张庆垒1,刘春林1,施建军1,2
    2014, 35(09): 111. 
    摘要 ( 222 )   PDF(2037KB) ( 204 )  
    对创业板286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分析了行业竞争互动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行业竞争互动会促使企业不断地去模仿和学习,借以弥补自身技术多元化的缺陷,提高企业绩效,行业竞争互动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异质度推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基于文献回顾与整体框架构建
    叶江峰,任 浩,陶 晨
    2014, 35(09): 120. 
    摘要 ( 225 )   PDF(2277KB) ( 283 )  
    企业内外部异质性知识构成组合创新的基础,近年来大量学者探讨了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述评了知识异质度的概念内涵、测度方法以及内外部知识异质度的组合效应,剖析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与间接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传统、外部环境与发展时机——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创立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研究
    杨朝辉
    2014, 35(09): 130. 
    摘要 ( 320 )   PDF(2965KB) ( 474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具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和负责研发、销售和工程与生产等职能的创业先辈长期协作形成的高效创新传统,以及随着公司的发展,电力制造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的复杂性提高,对科学知识的依赖度增强,加上在创新传统驱动下公司科技专家和高层领导对全新领域创新发展的寻求,公司决定建立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同时,美国在1900年前培养和储备了充足的科技人才,其将服务于工业发展视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以及科学界和工业界在19世纪后半叶长期积累的合作经验,都为实验室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关系质量对制造企业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业务转型外包情境视角
    徐建中,吕希琛
    2014, 35(09): 141. 
    摘要 ( 210 )   PDF(2557KB) ( 110 )  
    为促使制造企业团队利用外部资源(外包)提升竞争优势,立足转型外包合作情境,构建关系质量对外包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结合外包知识特性重点关注业务知识模块化对模型的调节效应。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实证表明,关系质量的三个维度(耦合、互动、持久)分别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业务知识模块化对关系质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以知识共享为完全中介,是一种被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过往绩效、效能感与冲突关系研究
    卫旭华,刘咏梅
    2014, 35(09): 152. 
    摘要 ( 232 )   PDF(2094KB) ( 271 )  
    冲突理论研究者大多关注团队冲突的后果,却忽视了团队冲突的诱发因素及不同类型冲突的转化机制,这不利于从源头上管理冲突。借鉴“输入—中介—结果—输入”(IMOI)模型,考察了团队过往绩效、效能感、任务冲突与关系冲突的关系机制。通过对43个团队185名成员实地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团队过往绩效对团队冲突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其中,任务冲突在过往绩效与关系冲突的关系链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团队效能感则是过往绩效与关系冲突关系链中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差错认知、激励偏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李 敏1,杜鹏程2
    2014, 35(09): 161. 
    摘要 ( 268 )   PDF(2272KB) ( 187 )  
    差错认知和激励偏好影响着创新行为,建立差错认知、激励偏好和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差错认知及其4维度差错能力、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和差错思考能正向预测创新行为;内激励偏好和外激励偏好也正向预测创新行为;外激励偏好能正向调节差错认知氛围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但内激励偏好反向调节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绩效薪酬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面子压力的中介作用
    常 涛1,刘智强2,王艳子1
    2014, 35(09): 171. 
    摘要 ( 307 )   PDF(2305KB) ( 221 )  
    面对“绩效薪酬能否促进员工创造力”这一问题在管理实践中和理论界存在的困惑及分歧,从“面子”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视角,在提炼绩效薪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薪酬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模型和假设,并通过81家中国企业的46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绩效薪酬的信息性通过能力面子压力正向影响员工的创造力,控制性通过自主面子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此外,组织支持感和分配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