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0-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观点
    科技战略与政策
    科技创新与创业
    创新战略与管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观点
    破“四唯”能解决中国科技评价的问题症结吗
    刘云
    2020, 41(08): 3-6. 
    摘要 ( 51 )   PDF(1089KB) ( 464 )  
    这篇文章针对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改进科技评价、优化科研环境的重要文件,回顾了自2000 年以来我国科技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政府改进科技评价政策导向的演进,分析了科技评价的本质特征以及在微观层面采用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人员、项目和机构的弊端。针对科技评价中“四唯”和SCI 论文指标使用不当的问题,从政府的“指挥棒”和基层学术机构评价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绩效评价——基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的实证研究
    张浩 霍国庆 汪明月 吴忠谦
    2020, 41(08): 7-25. 
    摘要 ( 50 )   PDF(1024KB) ( 461 )  
    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绩效的理论研究,确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绩效评价的五个维度,即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民生层面、生态层面、文化层面,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模型。选取了2010 年至2015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成果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将成果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类对比,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成果转化的战略绩效处于中低水平,只注重单一层面效益,少数成果能够兼顾多层面效益转化。最后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绩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创业意愿与行为:舒适区和可承担损失视角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何良兴 张玉利
    2020, 41(08): 26-42. 
    摘要 ( 44 )   PDF(892KB) ( 469 )  
    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一致性差异是创业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研究对这一问题的解释较少考虑创业活动情境的不确定性。以个人舒适区和可承担损失为视角,针对197 个案例对象采取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用组态思维揭示了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一致性差异的多重等效因果路径:(1) 创业意愿、可承担损失、生活—工作舒适区一致作为核心条件,共同构成创业行为的充分条件;(2) 创业意愿和工作舒适区作为核心条件,构成创业行为的充分条件;(3) 生活舒适区和可承担损失作为核心条件,构成创业行为的充分条件;(4) 个人舒适区和可承担损失作为边缘条件,构成创业行为的充分条件。创业行为产生与否,需考虑创业活动不确定情境下个人意愿与不同条件的组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产业链创新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网络演化及协同测度——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刘国巍 邵云飞
    2020, 41(08): 43-62. 
    摘要 ( 46 )   PDF(1563KB) ( 469 )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网络如何协同演化的问题,基于产业链创新视角实现具有环节-知识模块化分工和整合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网络构型,运用复杂网络规模、结构、特征指标和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分别构建网络结构和生命周期演化(结果表征)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块模型(block model)测度网络协同态势(关系行为模式识别),据此剖析产业链创新的复杂集聚和涌现态势。然后,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网络上、下游子网络结构简单、中游子网络相对复杂,网络整体连通性不高,贯穿上—中—下游的相依边数量不多,全产业链创新相对缺失;(2) 产业合作网络上游和下游、中游子网络特征分别涌现出“持平”和“U型”演化规律,而上—中、中—下游二分网络则涌现出增长和下降不同趋势;(3) 产业合作网络主要经历了形成初期(2001—2011 年)、形成滞后期(2012—2013 年)和成长期(2014—2016 年)等阶段;(4) 上、中、下游子网络内部协同关系显著,而上—中、中—下游二分网络内部协同关系不显著,表明上、中、下游内部协同创新明显,而产业链各环节间协同创新关联程度较低;(5) 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网络随协同关系显著性经历形成、成长和成熟3 个协同演化阶段,各阶段分别呈现分散、局部紧密和密集强联系构型网络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与政府间的创新信号传递与反馈研究
    冯潇 孟卫东 黄波 张尔聪
    2020, 41(08): 63-79. 
    摘要 ( 27 )   PDF(902KB) ( 435 )  
    针对补贴分配面临的隐蔽信息问题,探讨了企业R&D投入作为创新信号对政府补贴反馈的影响。首先,从信号传递理论的视角,阐述了企业传递潜在创新能力信息获取政府补贴反馈的内在动因与作用机理。随后,针对企业创新信号传递可能存在的两种内生性问题,利用改良的内生转换模型,检验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上市公司R&D 投入对补贴反馈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企业主动的创新信号示意对政府补贴反馈存在重要影响,传递高能力类型信号的企业获取了更多补贴分配;企业不同类型的创新信号传递对补贴反馈存在差异化的影响机制,并受到政府多元社会目标的综合影响。文章认为,政府应重视信念工具的有效利用,并对企业主动传递的创新信号给予实质性的反馈回应,合理安排企业预期信号收益、提高投机企业信号成本,以此提升补贴配置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代共存治理、继任者培养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浙江省数据的分析
    郑登攀 李生校 王功博
    2020, 41(08): 80-95. 
    摘要 ( 33 )   PDF(889KB) ( 441 )  
    针对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由一代创始人和二代继任者共同治理的现状,分析不同的两代共存治理模式下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表现,同时,考虑不同的继任者培养方式对两者间关系的影响。利用浙江省的家族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 两代共存治理时,随着一代创始人逐渐退出企业的决策制定,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 继任者培养方式中,二代继任者的外部培养经历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且内部培养能够显著增强外部培养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3) 继任者培养方式中二代继任者外部培养经历时间越长,两代共存治理中一代创始人的退出程度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弱。研究结论对于两代共存下的家族企业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老产品创新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情境、认知与创意螺旋提升模型
    郑稣鹏 徐雨森
    2020, 41(08): 96-110. 
    摘要 ( 65 )   PDF(972KB) ( 459 )  
    适老企业开发出的产品与老年需求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现象,切身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正需求是减少偏差产生的有效方式。选取IDEO、嘉兰图作为典型案例,借鉴扎根分析的流程归纳适老产品创新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明晰情境管理之于适老产品创新管理的前置作用,解构具体的构成维度。适老产品创新管理要将使用情境作为创新来源,不仅要做好情境管理之驭境管理,还需重点关注寓境管理。二是指明具身认知、创意组合之于适老产品创新的关键作用。只有在老年人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下,企业才能发展出较高水平的产品功能认知和采用认知。成功的适老产品大多体现为设计创新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结合。三是梳理情境-认知-创意关键因素之间的螺旋提升关系。在这种螺旋提升过程中,适老产品创新的多阶段、多主体、精益化特征愈加凸显,最终表现为创意组合的不断加强。构建高水平的“适老创新公地”也是形成螺旋提升关系的关键。适老产品创新要以精益迭代创新区别于传统技术制造类产品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享经济平台用户价值独创机制研究——以Airbnb 与闲鱼为例
    孟韬 关钰桥 董政 王维
    2020, 41(08): 111-130. 
    摘要 ( 90 )   PDF(1257KB) ( 563 )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用户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来,用户价值独创成为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独特价值创造方式。以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Airbnb 和社群型闲鱼为例,进行双案例比较研究并通过扎根编码构建出基于“动机—行为—结果”的共享经济用户价值独创运行机制。同时,对“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价值创造服务层次”以及“消费社群、社群经济与共享经济”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用户价值独创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消费社群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究用户价值独创机制发现,区别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具有“企业—用户”、“P 用户—D用户”和“服务提供方—D用户”三个服务层次。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顾客独创价值理论,构建出共享经济用户价值独创机制,增强共享经济解释力,还对共享经济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过度自信、企业国际化经验与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率
    冉启斌 陈伟宏 张平
    2020, 41(08): 131-148. 
    摘要 ( 47 )   PDF(938KB) ( 498 )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纷纷进军海外市场,但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08—2017 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率的影响机制以及企业国际化经验对两者产生的边际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海外子公司生存率成负相关关系;企业国际化深度经验会削弱高管过度自信与海外子公司生存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调节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企业国际化广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高管过度自信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率的负向影响,但当其高于某一阈值后,国际化广度经验的继续积累反而会增强高管过度自信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率的负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