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技术进步中的系统架构二元性研究 ——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例
    郑舒文 欧阳桃花 曾德麟 张 凤
    2025, 46(4): 3-21. 
    摘要 ( 57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复杂产品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多等特点,对可靠性和安全性

    要求极高,也极具风险性。作为后发国家如何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稳定又持续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世界级难题,然

    而,已有的主流技术进步理论对此关注不足。旨在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案例研究对象,引入系统架构这一整体性设计

    思想,分析复杂产品系统技术进步的过程与机制。结果发现:(1) 复杂产品系统技术进步作为面向技术的复杂性管理问

    题,表现为总体系统(如载人航天工程)与关键系统(如神舟飞船、空间站等)两个层级上的难题。前者的挑战在于,如何在

    众多约束条件下处理好总体系统安全性与关键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以实现系统架构的稳定性。后者的挑战在于,如何

    处理好关键系统技术先进性与可持续迭代性的关系,以实现系统架构的突破性。(2) 复杂产品系统具有多层性,平衡多系

    统的稳定与突破的关系则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由此,提出复杂产品系统技术进步的动态二元性机制,即:从系统顶层

    出发分解还原出稳定的总体系统为实现系统架构的技术突破奠定基础,关键系统选择高起点设计并通过综合集成实现持

    续创新是系统架构稳定性的保障。二者相互依赖、动态适应,推动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持续进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规划决策中的知识渗透机制: 一个专家决策模式的分析框架
    郭禹辰 陈 强
    2025, 46(4): 22-39. 
    摘要 ( 28 )  

    规划决策科学性是国家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长远部署,是应对国际变局的战略选择。然而,现有

    研究多关注规划决策中的政府角色,尚未从专家视角呈现知识与政策的互动场景全貌,使得对专家参与和知识与政策关

    系的理论认识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当前对专家决策模式及其背后知识作用机制缺少系统化的研究。为回应专家参与

    的研究争议以及解决专家决策模式的框架缺失问题,研究建立“知识—政策”研究与政策过程理论的关联,尝试构建和

    归纳专家决策模式的分析框架,并用中国空间规划决策展开案例验证。研究发现,从决策者对研究不同态度的视角切

    入,决策过程中存在 3 种不同的、分阶段的知识渗透机制,这些机制的组合又能够进一步形成效能衰减型、效能递增型、

    效能波动型等专家决策模式。在此基础上,将这种专家对决策过程的塑造和改变归纳为“流程形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以山东省政策环境为典型的内容分析整合模式分析
    迟考勋 王森强 李希义
    2025, 46(4): 40-53. 
    摘要 ( 26 )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但却往往面对较多创新约束,其创新活力激发有赖

    于构建并持续优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山东省政策环境为典型,创新性地采用内容分析整合模式的研究设

    计,选取 2013 年—2022 年间 70 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作为文本编码样本,以及 151 家中小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分析样

    本,围绕政策工具、政策环境与政策客体构建三维框架开展政策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多是环

    境型与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较为缺失,政策覆盖面普遍较广,未享受到政策支持的原因以“不了解”和“门槛高”为

    主;人才与资金是制约山东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目前相关政策虽多但实施效果却不理想。依据

    上述结论构建了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画像,并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AHP-CRITIC-TOPSIS方法
    王珍愚 胡彩文 王 宁 王润华
    2025, 46(4): 54-71. 
    摘要 ( 29 )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改进传统创新生态能力评价框架,建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

    基础、创新主体活力、创新成果产出和创新开放协同4个子维度。借助AHP-CRITIC-TOPSIS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中生态因

    子权重,对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总体和子维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ANOVA因素检验区域总体和子维度水平的差

    异性,探索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路径。结果表明:(1) 系统协同度、投入与研究基础、政府主体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

    系统开放性等生态因子权重较高;(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展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东部地区水平普遍

    较高,中部发展均衡,东北、西部地区整体表现落后;(3) 落后地区依据阶梯理论向上一层级地区汲取经验并实现渐进

    演化是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演进机制,东北和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基础较好,提高落后地区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

    利用的能力,缩小区域间创新发展水平代差是创新3.0阶段的重要发力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策略研究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钱春琳 黄永春, 咸 敏 陈成梦
    2025, 46(4): 72-86. 
    摘要 ( 32 )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是推动绿色技术“走出去”和“引进来”、落实“双碳”目标的必然

    选择。然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进程受阻,绿色技术合作效率下降。因此,有必要剖析复杂

    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的作用机制,探寻有效且适配的绿色技术合作策略,以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

    合作进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技术合作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为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动

    荡复杂的合作环境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因此,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综合考虑绿色技术合作主客体和环境因素,

    构建复杂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然后,剖析复杂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的情境,

    通过仿真分析重点揭示复杂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动态研判合作双方在各情境、各影响因素下的绿色技术合作策略。结果

    表明:(1) 复杂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情境主要有三类,情境Ⅰ——绿色技术势差小且双方绿色技术合作能力

    均较高,情境Ⅱ——绿色技术势差大且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合作能力较高,情境Ⅲ——绿色技术势差大且中国企业绿色技术

    合作能力较弱;(2) 复杂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绿色技术合作以协同型合作为主、交易型合作为辅;(3) 行政监管型、市场激

    励型环境规制不影响决策结果(协同型策略),但对于提升企业协同积极性、缩短决策时间周期分别起抑制、促进作用;(4)

    当绿色技术势差越大、绿色技术合作能力越弱时,发达国家干预越容易影响双方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决策,使其选择交易型

    策略;(5) 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有效缓解了发达国家干预作用。最后,从合作策略、影响因素和合作主体方

    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网络视域下安全生产治理效能的生成机制 ——基于资源依赖与资源管理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臧 燕 梅 强 张菁菁 刘素霞
    2025, 46(4): 87-106. 
    摘要 ( 49 )  

    通过对 5 家典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治理实践展开多案例研究,基于资源依赖和资源管理理论,探讨了供应链网络安

    全生产治理效能的本质特征、生成机理及生成路径,结果发现:(1) 供应链网络安全生产治理是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现

    代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漏洞的有益填补,但当前其治理效能却高低不一,主要分为低、中、高三阶

    表现。不同的治理效能是由供应链网络内企业主体的不同角色、关系、行为共同决定。(2) 对于低阶效能,弱依赖与弱

    权力的关系推动企业采取安全生产资源拼凑的管理行动,进而导致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偏低;对于中阶效能,一般依

    赖与一般权力的关系推动企业采取安全生产资源编排的管理行动,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较高;对于高阶效

    能,强依赖与强权力的关系推动企业采取安全生产资源撬动的管理行动,进而实现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很高。(3) 通

    过驱动关键网络节点、加强交互网络关系、构建复杂网络结构,是实现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供应链网络安全生产治

    理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创业企业迭代创新与生存风险 ——基于合法性视角
    倪嘉成 叶雨潇 杨博旭
    2025, 46(4): 107-125. 
    摘要 ( 52 )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互联网创业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在数字经济时代

    下,用户需求变得高度复杂和不确定。以迭代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克服合法性劣势以降

    低生存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合法性视角下,将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迭代创新行为视为不断响应用户需求从而构建

    合法性的动态过程,利用697家中国互联网创业企业数据,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生存分析发现:(1)迭代速度对互联网创

    业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过快或过慢的迭代速度均不利于企业生存,而适中的迭代速度能够最大程度上取得用

    户的接受和认可从而获取合法性,降低生存风险。(2)迭代灵活性与互联网创业企业生存风险之间也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适

    度的迭代灵活性可以更加有效地响应用户需求,增加合法性以降低生存风险,而过低或过高的灵活性则不利于合法性构建与

    企业生存。(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迭代灵活性与生存风险的U型关系得到加强,表明高水平

    的数字经济放大了用户需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掌握合理的迭代灵活性对于互联网创业企业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测度、时空演进及敛散性
    杨家辉 刘 强 徐生霞
    2025, 46(4): 126-144. 
    摘要 ( 42 )  

    创新作为我国新发展理念之首位,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

    择。因此,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绿色”和“创新”要素进行创新活动、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重点

    关注的议题之一。文章采用全局参比的超效率松弛变量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based model,SE-SBM)对 2003—

    2020年286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结合“地级市—四大板块—城市群”三维视角,对其时空演进特征和

    敛散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从动态演进特征来看,总体上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上升特征,就数值

    而言,东部板块的绿色创新效率大于全国均值水平,其余板块排名依次为中部、东北部、西部。第二,从核密度估计来

    看,无论是全国总体,还是四大板块的绿色创新效率,其内部的绝对化差异化有所缩小;进一步,以直辖市、中心城市为

    核心的城市群内部协同性较强,更有利于绝对化差异化的缩小。第三,从区域差异及分解特征来看,东部板块、长三角

    和成渝城市群总体呈现出明显收敛特征,其他板块和城市群仅显现出阶段性收敛特征;第四,从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地区创新活力,来提升中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而

    增强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双重网络嵌入对新颖性与影响力的作用研究
    杜美玲 张 鹏 王 巍 王海杰
    2025, 46(4): 145-164. 
    摘要 ( 31 )  

    新颖性和影响力作为创造力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评价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重要标准。现有研究鲜有从合作网络和

    知识网络双重网络嵌入的理论视角切入,探究新颖性和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且少有研究关系、结构嵌入性维度上双重网

    络的作用机制。因此,聚焦于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构成的双重网络,从关系、结构嵌入性两个维度出发,将研发人员创

    造力细化为新颖性和影响力两个层面,揭示双重网络嵌入对研发人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995—2021年期间23 198名研发人员的58 640条中国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固定效应的负二项回归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 合作网络的关系强度对新颖性与影响力均起到正向作用;(2) 合作网络的结构洞对新颖

    性与影响力均起到正向作用;(3) 知识网络的关系强度负向调节合作网络的关系强度与新颖性之间的关系,但正向调

    节合作网络的关系强度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4) 知识网络的结构洞负向调节合作网络的结构洞与新颖性之间的关

    系,却正向调节合作网络的结构洞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创新如何助力本土企业的高端产品开发?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
    薛 捷
    2025, 46(4): 165-179. 
    摘要 ( 41 )  

    设计作为产品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本土企业的重视,基于设计创新来推出高端产品也成为国内

    企业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现实选择,但高端产品的设计创新对顾客价值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仍不明确。基

    于设计驱动和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提出“设计创新(美学设计、功能设计和人体工学设计)→顾客感知价值(成本价值感知、

    质量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顾客购买意愿”的概念框架,以国内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和手

    机企业(华为、小米、OPPO和VIVO)的产品高端化实践作为实例,分别开展调查研究获取数据并对理论框架进行检验。针

    对两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端产品的美学设计和功能设计对于顾客成本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

    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质量价值感知的积极影响仅在高端手机样本中存在;高端产品的人体工学设计在两份

    样本中对于消费者的不同价值感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价值的四个维度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均具有直接的正向影

    响。同时,高端产品的设计创新对于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来发挥作用。其中,顾客对于高

    端产品的成本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在三个设计维度对于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中介效应;顾客质量价值

    感知仅在人体工学设计对于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中介效应;顾客社会价值感知在功能设计和人体工学设计对

    于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着积极的中介作用,而在美学设计影响购买意愿时的中介作用仅在高端汽车样本中存在。多群

    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概念模型针对两份样本的路径系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具有一般性和可推广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乡文化”滋养下的商业生态机制 ——基于宜兴紫砂商业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吴 炯 朱 磊
    2025, 46(4): 180-198. 
    摘要 ( 45 )  

    了解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和行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文献注意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条件是生态机制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家、乡文化”视角,对小家族企业构成大生态系统的文化基础进行质性研究,挖

    掘出中国家族企业由“小企业”发展壮大成“大生态”的生态机制。结果发现,“家、乡文化”是家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有

    机结合体,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文化基础;商业生态系统具有价值共创机制、惯例协调机制以及资源竞合机制三

    种生态机制内容;三种生态机制的演化均具有复杂属性,表现出非线性迭代、自发性涌现以及开放性适应的演化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